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影像的存储方法一直是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解决方案的一项关键的技术,也是制约PACS 应用与发展的瓶颈。医学影像是医学临床诊断中应用最普遍、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也是PACS系统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我国PACS 技术的研制和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但真正能做到图像信息共享和异地实时在线诊断的医院还为数不多,尤其是海量数据安全存储问题,一直是困扰PACS 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有一些医院购买了一些国外的存储设备和存储管理软件,但这些软件片面追求大而全,造成功能上的浪费,而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在实施PACS 的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传输、显示和影像存储。目前,各医院的网络系统一般主干都为光纤。另外,带高分辨显示的工作站价格逐渐下降,所以,传输和显示已不成为问题。而对图像信息归档存储的要求,是要能满足大量的数据快速存储和调用方便。因此,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是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PACS 系统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在充分研究国内外PACS 系统解决方案的情况下,研究制定出的一套独特的分布式在线、近线和离线三级分级存储方法。依此方案建成的PACS 存储子系统,较为完美地将可在线存储10 年影像资料的磁带库、700G 的磁盘阵列和5 台IBM 高档服务器组成的存储归档系统与12 台BARCO 专业显示器、30 台SONY 显示器、41 套高档微机组成的诊断报告工作系统,千兆主干光纤网、影像采集和300 多台图像浏览工作站及原有的军字1 号软件系统实现无缝融合。由于三级存储设备容量配置科学合理,该存储系统既能满足海量影像数据的长期安全存储,又比进口国外的存储设备和存储管理软件价格低得多,相比之下,具有优越的性价比。现西南医院PACS 系统已接入放射科的2 台CR、2 台CT、1 台MRI、1 台CT/PET,超声科的4 台黑白B 超、5 台彩色B 超,消化科的6 台肠镜、胃镜,病理科的3 台电子病理切片显微镜,耳鼻喉科的1 台电子喉镜,放射肿瘤科的TPS 系统,1 台四肢关节成像、1 台X 线牙片机等影像设备,通过1 年多的运行,该存储系统设计合理、性能稳定、性价比良好,不失为大型综合性医院PACS 系统存储子系统的成功典范。国内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均来参观学习,受到了高度称赞。实践证明,从性价比和可靠性等方面考虑,分布式分级存储是实现PACS 影像数据长期保存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充分融入“集成就是创新”的设计理念,其设计方案及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