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间距对混凝土扩盘桩双桩基础抗拔承载性能影响研究

来源 :吉林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vig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扩盘桩作为一种新型的变截面桩基础,相较于直孔桩,它的抗拔承载性能更为良好。在近些年来混凝土扩盘桩逐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随着施工机具的更新换代,施工过程也更加经济、绿色、节能、环保。国内外学者对于混凝土扩盘桩单桩的性能研究相对完善,但是实际工程中如果桩间距较近,由于混凝土扩盘桩承力盘的存在,桩间土体会相互影响,影响承载力,因此对于混凝土扩盘桩双桩基础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桩间距对混凝土扩盘桩双桩基础抗拔承载性能的影响。通过可实时观测的小比例半截面桩的试验方法和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双桩基础在受到竖向拉力时,桩周土体的破坏状态以及随着桩间距的变化桩周土体破坏状态的变化规律,确定土体达到极限状态时双桩间承力盘土体的主要影响范围,进而确定合理的桩间距,提出双桩抗拔承载力计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扩盘桩双桩效应的大小受到桩间距的影响,由于承力盘悬挑径(承力盘端到桩表面的水平距离)一定,所以桩间距可以用盘端间距(两个承力盘内侧端点的水平距离)表示。当盘端间距小于二倍盘悬挑径时,盘上受压土体发生滑移破坏,形成圆弧状的滑移区域,试验中曲线范围内有水分析出形成水印,且水印有重叠部分,理论分析的位移云图中土体位移较大的区域同样有重叠部分,且形状与水印相似,这说明重叠部分的土体受到两个承力盘的共同作用;当盘间距达到盘悬挑径的2倍及以上时,两个承力盘上形成的水印和位移较大部分没有叠加,所以实际工程设计中,桩间距尽量保证盘端间距大于二倍的盘悬挑径。通过对比混凝土扩盘桩双桩和单桩的承载力,计算竖向拉力作用下,不同桩间距的混凝土扩盘桩双桩基础相比于单桩的承载力扩大倍数,并引入桩间距对承载力影响的修正系数,提出混凝土扩盘桩双桩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本文通过研究桩间距对混凝土扩盘桩双桩基础抗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混凝土扩盘桩理论体系,为混凝土群桩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混凝土扩盘桩在实际工程领域地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地上道路用地的交通量已趋于饱和,原有的地上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需求,为了缓解城市内拥堵的情况,隧道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由于我国北方寒区隧道内及出口段道路环境的特殊性,驾驶员驶出隧道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更高,在影响隧道出口交通安全的因素中,有以下两种因素:一是隧道外光线条件,当驾驶员在顺光条件下行驶时,光照条件对驾驶员影响较小,而当驾驶员在逆光条件下行驶时,
学位
步行行人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人的过街行为对交叉口通行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行人的过街需求在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中一直被忽视。研究发现当行人陪伴儿童过街时,其过街忍耐时间会增加,且违章过街率下降,但仍有部分行人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耗尽等待过街的耐心,发生违章过街行为。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交通管理中贯彻,本文选取了长春市学校附近的信号交叉口,在上下学时段采用人工调查和视频拍摄的方法,
学位
喷射混凝土是一种借助压缩空气将胶凝材料和骨料等高速喷射至受喷面而形成的混凝土。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中,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本身也同样存在一些缺点,如后期强度下降较为明显,耐久性能较差以及在高温环境中表现出较差的耐高温性能等。为了改善喷射混凝土的上述缺点,对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展开室内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硅灰掺量、粉煤灰掺量、水胶比以及钢纤
学位
高强次轻混凝土是一种干表观密度为1950kg/m~3-2300kg/m~3的混凝土,由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高强次轻混凝土既保留了普通混凝土强度高的优势,又具有轻骨料混凝土自重轻的特点,而且也解决了它们两者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改善因收缩而产生的裂缝、适当提高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和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本论文是以“官栈河大桥”作为工程研究背景,利用Midas Civil桥梁建
学位
粘性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东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区,由于该地区缺乏粗粒土,常被选作公路或高速铁路的填充材料。粘性土对冻结温度和水分变化很敏感,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孔隙水部分变成冰晶,体积膨胀而引起冻胀。当温度升高到0℃以上时,土体中的冰晶融化,土体出现解冻沉降和弱化。这种重复的冻融循环可以改变宏观结构并改变力学行为。故本文选取我国东北地区的粘性土进行改良试验,这对季冻区粘性土路基具有实
学位
中国的冻土覆盖率高居世界第三,其中季节性冻土面积为5.173×10~6km~2。冻融循环作用一直是季冻区路基施工中重要的问题,也是导致路基出现强度损失和沉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季冻区粉砂土路基由于工程性质差、对冻胀和水稳定性敏感等缺陷,导致在施工时会发生沉降变形大、压实困难等问题,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其进行改良。结合当前的研究报道和实际工程经验,发现水泥对粉砂土的改良效果最佳,但高掺量的水泥会对土体周围
学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城市地下排污管在强度及耐久性上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问题,适用于现阶段工程要求的新型排污管。新型环氧树脂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聚合物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成型快、抗渗性好等特点,将新型环氧树脂混凝土应用于城市地下排污系统结构构件中可解决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然而,目前尚无将新型环氧树脂混凝土应用于城市地下排污系统结构构件的先例,因此,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开展了
学位
我国地域广阔,在我国高纬度地区如青海及东北等地,气候十分特殊。这类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而夏季温度普遍在20℃左右。全年气温变化幅度之大,导致不少混凝土建筑物受到冻融循环破坏,并且很多建筑年久失修,冻融破坏更加明显。对于高架桥、生产车间等长期承受疲劳荷载的建筑物来说,加固显得更为紧要。其中,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BFRP),以其抗拉强度比较高、耐酸碱腐蚀、不易氧化等优点,在FRP加
学位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逐步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了当下的热点研究方向。基于传统装配式建筑造价及人工成本高、施工难度大、难以广泛应用于民用及工业建筑,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结构形式和一种新型人工铰,这种自适应结构能让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改变结构自身刚度、提高结构自振周期,有效降低作用于结构的地震作用。新型人工铰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能,解决了传统塑性铰破坏后难以修复的问题。论文采用
学位
快速路合流区作为城市快速路系统的重要节点,车辆必须经合流区换道才能进入主线,导致合流区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更加复杂,合理正确的驾驶行为直接影响快速路运行的安全和效率。在寒区冬季夜间,不良的道路交通环境会对驾驶员在合流区的眼动行为和操控行为产生影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论文通过实车试验,获取快速路合流区驾驶员驾驶行为数据,探究驾驶行为特性,分析安全隐患,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增加快速路合流区通行安全性和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