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光诱导甜菜当年抽薹机理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jasongo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温光条件诱导甜菜(Beta vulgaris L.)当年抽薹,建立了甜菜当年抽薹的数学模型,并对抽薹进程中的茎端分生组织解剖结构、生理生化指标、内源激素含量、抽薹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对温光诱导甜菜当年抽薹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试验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甜菜当年抽薹的数学模型,初步揭示了温度、日长、天数在不同组合下,对甜菜当年抽薹的影响。在温度、日长、天数三因素中,温度对抽薹的贡献率最大,日长次之,天数最小。单因素对甜菜抽薹率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与甜菜的抽薹率呈负相关,在低温4或5℃时,抽薹率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抽薹率逐渐降低。光周期对甜菜的抽薹率的影响也很大,日长与抽薹率呈正相关,日长15—17小时,抽薹率最高。天数与抽薹率呈正相关,天数增加,抽薹率增高。两个不同温光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甜菜抽薹率的影响表明,温度与日长对抽薹率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温度与日长相互补偿,可以达到较高的抽薹率。 甜菜属莲座状叶丛型植物,传统的观点认为,花序属于生殖生长,抽薹(bolting)——茎节间伸长——即代表了生殖生长的开始,抽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界线。本研究在通过温光诱导甜菜当年抽薹的进程中,观察到甜菜的抽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仅生长茎生叶(cauline leaf)(属于营养生长阶段),而无花芽分化。这与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二版)指出的“在茎伸长以前花已分化”的结果相佐。而且此时茎端分生组织切片表明为营养苗端,具有一层原套。因此,仅从形态解剖方面可以认为,甜菜的抽薹属营养生长或营养阶段。抽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界线的传统看法应该重新加以考虑。 甜菜幼苗接受温光诱导并在抽薹的进程中,引起体内许多代谢方式的改变,如呼吸酶活性的变化: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在诱导后较高,以后逐渐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逐渐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定位于细胞壁及液泡膜上;细胞色素氧化酶定位于线粒体膜上,二者在诱导后出现的酶颗粒数量较多,以后逐渐减少,这与酶活性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脯氨酸含量在抽薹前与抽薹后变化不大;抽薹前与开花前蛋白质含量锐增:抽薹后有一些特异蛋白质合成:28KD、37KD、45KD、105KD,116KD,这些蛋白质的合成与酶的变化和可能与抽薹基因的表达相关。常缨 摘 要2001年10月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甜菜当年抽喜株、母根与正常当年不抽茎株在不同生育期间内源激素(IAA、GA。、ABA)含量及平衡状况的动态变化,观察到GA3含量,特别是GAyABA值与甜菜当年抽喜关系密切,这与马秀峰、马凤鸣门 997)的研究结果一致。 对诱导与非诱导甜菜幼苗当年抽菱株抽茎前后、当年未抽蔓株,进行叶片mRN逆转录合成cDNA,并进行InRNA差异显示鉴定(DDRT人 从3对引物组合中,得到了不同发育阶段(抽茎前、抽菱后)门条特异表达的差异带,这些条带中有可能存在着某些很有价值的特异表达的基因,为以后的克隆、测序做了准备工作c
其他文献
本研究包括四个部分:一、花生DNA提取、PCR反应条件优化及其栽培品种RAPD的分析;二、长叶榧(Torreya jackii Chun)的RAPD分析;三、应用RAPD技术对杉木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四、
油菜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油料作物,它在植物分类上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苔属(Brassica),以收获种籽榨油为主要目的。从碳同化过程来看,芸苔属作物属于C3类型植物,一般光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获取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应对较多风险,这也就促使房地产行业对财务管理风险
针对短季棉在生产上存在早熟早衰的问题,选用3个早熟不早衰类型的短季棉品种(系)和3个早熟早衰类型的短季棉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双列杂交方法,从短季棉产量性状、早熟性状
为了控制虫害,从1996年到现在的9年时间内,转基因抗虫棉在全球被广泛接受和迅速推广,同时,在我国也得到了推广应用,其中以转基因抗虫品种为亲本所育成的抗虫杂交棉占有很大的
只有加强统筹,才能形成完善的教育督导工作体系,合理确定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保持督导评估机制的持久有力。要统筹规划和设计督导评估内容、统筹建立督导评估机制、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