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型煤炼焦对有效利用我国煤炭资源、保证高炉用焦质量及降低配煤炼焦成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新疆弱黏结性煤为主要原料煤,以鞍钢焦油废渣和改质沥青为黏结剂,分别研究了炼焦煤冷压成型、热压成型工艺条件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其中热成型技术的研究内容皆在于充分利用炼焦煤在加热条件下具有的自有黏结特性提高成型煤强度和提高焦炭质量的目的。论文研究了炼焦煤成型因素,最佳成型煤工艺条件,并分别探讨了常规炼焦、配冷压型煤炼焦和配热压型煤炼焦实验,对生球尺寸为直径40mm、高度20mm的成型煤进行了配型煤炼焦实验,并对焦炭的冷态强度、热态性能及气孔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成型条件相同时,热压型煤的强度明显优于冷压型煤,热压型煤的强度随成型温度的升高,其达到最大强度所需恒温时间减少。当成型温度为350℃,恒温20min时,型煤抗压强度最大。在用焦油渣与改质沥青为黏结剂时,分别添加5%时,所得到的抗压强度值分别为313N、320N;当成型温度为300℃,恒温30min时,型煤跌落强度最大,在用焦油渣与改质沥青为黏结剂时,分别添加5%时,跌落强度分别为93%,97%。当成型温度的较高时,黏结剂对热压型煤的性能影响不明显。因此,本实验对成型煤自身黏结性能的利用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实验研究了黏结剂用量对成型性能的影响。随型煤中焦油渣配比的提高,焦炭质量变差;随型煤中改质沥青配比的提高,焦炭质量变好。当炼焦条件相同时,常规所炼焦炭质量最差,配冷压型煤的焦炭次之,配热压型煤的焦炭质量最好,焦炭的反应性降低了3~4个百分点,反应后强度提高了6~7个百分点;配热压型煤的焦炭质量会随型煤的成型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当成型温度从200℃升高到350℃时,焦炭的反应性降低了1.5个百分点,反应后强度提高了2个百分点;当黏结剂配比不变时,焦油渣与配合煤中部分弱黏结性煤制成热压型煤,焦炭质量会随热压型煤配比的增加而提高,但热压型煤的最佳配比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