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园生防与促生微生物的筛选及其生物特性研究

来源 :齐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i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有益微生物能够通过自身生命活动改善植物生长状态,促进植物生长,以其为核心的生物肥料能够绿色替代化学肥料和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生物肥料可以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植物组织和根际是植物有益微生物的聚集地,本文从茶树叶片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植物有益微生物,并通过以下工作探究其生物特性。(1)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生物肥料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对1980-2022年发表的12880篇期刊文章特征深入分析发现,与生物肥料相关的期刊文章发表量呈指数形式增长。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化学肥料的产出量不足以供应农业需求,因此发展中国家会在生物肥料研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这可能是发达国家在期刊文章发表数量排名前五和前十的国家中占比仅为20%和30%的主要原因。在印度和中国颁布生物肥料相关政策后,其期刊文章年发表量会快速增长,这表明政府政策是生物肥料研究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三个阶段的作者关键词网络共现发现:第一阶段的研究重心在于利用生物肥料进行固氮,从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第二阶段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生物肥料对环境胁迫的作用;第三阶段广泛研究生物肥料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之外的其他的应用。利用关键词词云分析生物肥料的主要微生物和作用时发现,其中最突出的两个关键词是“Rhizobacteria”和“Endophyte”,说明根际和植物组织内部是生物肥料生存和发挥作用的主要位置。通过内容分析发现,生物肥料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改善和供给植物养分、调节植物生长状态和改善土壤条件及微生物群。(2)贝莱斯芽孢杆菌能够分泌稳定性极佳的脂肽类抗生素,是一种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从健康茶树叶片组织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生防细菌Z-1,在平板对峙试验中发现,Z-1菌株能够使植物病原菌菌丝尖端膨胀破裂,从而抑制菌丝生长。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Z-1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通过测定生长曲线发现,其迟缓期较短,易于短时间内快速扩繁。Z-1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具有一定抑菌能力,该抑菌能力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且其无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不易受温度和pH影响。对无菌上清液进行排油试验和二甲苯乳化试验时发现,其既可以在油层表面形成排油圈,也可以使二甲苯发生乳化,说明其抑菌物质同时存在亲水和亲油基团,结合前人研究推测,其抑菌物质可能是脂肽类物质。通过酸沉淀-甲醇萃取方法,成功从发酵上清液中提取出了抑菌物质的粗提物,并发现该物质在0.01 mg/mL的浓度下仍具有抑菌作用。利用薄层层析法分析表明,粗提物中存在两种含氨基酸残基的物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粗提物中存在肽键和脂肪酸链,结合前期试验,证明该物质是脂肽类物质。质谱分析在850-950 m/z处存在明显峰(922 m/z),说明其对应的脂肽类物质是Kurstakin。盆栽试验表明,Z-1菌株能改善藤仓镰刀菌对小麦的侵害,作用效果与使用化学农药多菌灵相仿。(3)可溶性磷在碱性土壤中容易与钙离子形成难溶的磷酸钙盐,使土壤中的可溶性磷含量降低,影响植物正常生长。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高效溶解磷酸三钙的真菌菌株JL-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JL-1菌株为产红青霉。通过对发酵液磷含量、pH值和有机酸含量动态变化检测,发现发酵液中的pH值与葡萄糖酸含量、pH值与磷含量以及葡萄糖酸含量与磷含量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1、-0.981和0.993,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利用电子显微镜对磷酸三钙表面形态观察发现,与对照组(未接种JL-1菌株)相比,试验组(接种JL-1菌株)中的大颗粒磷酸三钙全部消失,仅存的少量小颗粒磷酸三钙表面存在被酸侵蚀的痕迹,初步表明JL-1菌株的溶磷机制为利用分泌的葡萄糖酸促进磷酸钙盐的溶解。盆栽试验表明,JL-1菌株在土壤中同样可以促进磷酸三钙中磷的释放,促进小麦生长,显著提高小麦的根长(157.9%)、株高(136.4%)、总鲜重(142.9%)和上部鲜重(140.8%)等指标,具有开发成微生物磷肥的巨大潜力。(4)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JL-1菌株溶磷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硫酸铵,无机氮源(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和硝酸钠)对溶磷量并没有显著影响,这也与JL-1菌株通过分泌葡萄糖酸溶磷的结论相一致。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显著影响因素为葡萄糖含量、磷酸三钙含量和温度,经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确定葡萄糖、磷酸三钙和温度的最优值分别是29.8 g/L、7.1 g/L和31.9℃。验证试验发现,其溶磷量为1194.15 mg/L,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且比初始条件下提高了近3倍。
其他文献
万香优8688是用优质三系不育系万香A作母本,恢复系R8688作父本进行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20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米质优、高产稳产的品种特性。
期刊
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有151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但有近一半国家没有设置清晰的碳中和路线图和目标监督问责机制,发达国家在碳中和技术方面占据优势,发展中国家的碳中和目标进展缓慢,亟需国际气候资金和技术支持。法国、日本、德国的碳中和行动表明:以国家层级的法律或战略形式明确碳中和任务和目标;为本国减排重点产业和领域制定清晰的碳中和时间表和路径图;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大碳中和技术研发;
期刊
宁12优华占是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优质杂交晚稻新品种,母本为自育的不育系宁12A,父本为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恢复系华占,于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宁12优华占表现为群体整齐、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稳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宁12优华占的选育经过与配套的栽培和制种技术。
期刊
"镉大米"问题是当下中国南方水稻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培育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是解决该问题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本研究开发了一项高通量靶向鉴定理化诱变M1代突变及获取突变体的技术(M1generationtargeteddeep sequencingtechnology,M1TDS技术)。利用M1TDS技术,从重离子诱变M1代材料中获得了镉转运蛋白基因OsNramp5嵌合突变体,并在M2代获得了
期刊
爱优1122是安徽理想种业有限公司以自育爱丰4 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理R1122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三系晚籼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中大穗、产量高、米质好,于2019年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籼稻区推广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爱优1122的选育、栽培管理、制种技术及种子质量检验等方面。
期刊
磷是植株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之一,是限制土地初级生产力的关键营养因子。我国土壤总磷含量可观,但是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偏低。农业上常通过施用大量磷肥以满足作物对磷素的需求,但此将导致土壤板结、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为此需寻求一种可为作物供给足量可用磷且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特点的途径。解磷菌能够将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有效磷,是减缓地力衰退、提高磷肥利用效率、解决资源浪费且不产生二次污染
学位
本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原语言者和非原语言者之间产生误解的实例与原因进行分析,强调掌握不同语言及文化的重要性。对中国和英语国家之间文化及语言差异作分析领会,从而避免交流中的误解。
期刊
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衣为首位,可见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纺织是制作衣物的重要工艺,纺织生产过程涉及多项技术,当前,较为引人关注的是智能控制设备的应用。文章从智能控制入手,阐述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设备在纺织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具体应用场景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应问题的解决策略展开探讨。期望能为提升纺织生产效率和纺织产品质量提供参考,从宏观上为纺织行业发展添砖加瓦,从微观上为研究纺织产业和
期刊
越光518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与江苏越千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是江苏第1个通过审定的光身稻优质软米品种。在江苏省沿江稻区和苏南地区试种,越光518表现出整个植株光滑少表皮毛、综合抗性强、外观品质优、食味性好等特点。文章总结了越光518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促进越光518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的推广种植。
期刊
目的: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鼾症的方剂,总结中医治疗鼾症的方药特点。方法:通过Excel Office 2016搭建数据库,分析所获方药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鼾症的组方规律、核心药物组合、获取新处方。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36个,共涉及中药111味,频次≥6次的药物共12味,四气以热、寒、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主归肺、脾、胃经,中药类别频率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