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道内粒子黏弹性-惯性迁移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g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造高度融合了生物粒子操控以及微纳先进制造技术,在快速检测医疗设备的研发方面有广泛的医疗应用前景。近年来,由于其具有样品体积小,通量高,控制简单等优点,微流控技术已成为粒子/细胞聚焦和分选的重要手段。其中,黏弹性微流控技术更易实现粒子的三维单线聚焦且能操控粒子的粒径尺度跨度大、工作流量范围广,已成为粒子/细胞处理的新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黏弹性流中粒子黏弹性-惯性迁移机理的更多详细信息,本文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耦合浸入边界法模拟粒子在黏弹性流体中的迁移过程,研究了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特性粒子在不同深宽比直流道中的迁移规律。本文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研究了直流道中粒子黏弹性聚焦机理。首先,对比了粒子相同流动强度下在牛顿流体和黏弹性流体中的聚焦现象,分析了粒子受惯性升力和弹性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弹性力作用下粒子会聚焦至流道中心,且黏弹性力也会降低粒子转速。其次,分别计算了粒子在雷诺数Re=1.0,Weissenberg数Wi=0.1~1.5的条件下在直流道中的迁移行为。当Wi较小时,流道中的弹性力不足以抵抗原本的惯性升力将粒子推向流道中心,当Wi过大时,会减弱粒子的旋转和流动拉伸,同样削弱粒子的横向弹性效应,减缓了粒子聚焦效率,通过对比得到了最佳聚焦参数。另外,研究发现,当Wi过大时,流道两侧出现分界线,粒子将会迁移至流道中心和壁面两个平衡位置。最后,探索了流速和粒子尺寸对粒子迁移的影响。(2)研究了粒子在不同深宽比流道中的迁移特性。首先将直径为6μm和12μm的粒子分别放置在深宽比为1、1/2、1/3、1/4的直流道中,对其在黏弹性溶液中的迁移行为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不同弹性数El在不同深宽比流道中粒子迁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粒子具有更快的横向迁移速度和较小的分界线区域,在El较大时,更多小粒子可以聚焦至流道中心。其次,对比了6μm粒子和12μm粒子在不同深宽比流道中聚焦平衡位置,以探究粒子基于尺寸的分选,计算结果表明在深宽比小于1的矩形截面直流道中,不同直径的粒子具有不同聚焦平衡位置,大粒子的平衡位置更加靠近流道壁面,证明了与方形截面流道相比,矩形截面流道是一种更好的粒子分选设计结构。(3)研究了不同长径比椭圆粒子的迁移特性。分别构建了面积相同(二维)和体积相同(三维)长径比为1~5的椭圆粒子,并计算了其在黏弹性溶液中的迁移运动,探究了Weissenberg数Wi对不同长径比粒子聚焦和旋转的影响以及基于粒子形状实现粒子分选的可能。结果表明,长径比不同的椭圆粒子在黏弹性流体中有不同的旋转周期与迁移速度。长径比更大的粒子上下两侧的黏弹性力分布更加平缓,受到指向流道中心的弹性力更小,使得粒子横向迁移速度更慢从而导致了长径比不同的椭圆粒子聚焦至流道中心所需时间的差异。此外,不同长径比粒子在深宽比为1/2的矩形截面流道截面中具有不同聚焦平衡位置,通过调节Wi和Re数值可以依次实现不同长径比粒子基于形状的分选。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粒子在黏弹性溶液中的迁移机理,并进行了关于流道截面深宽比以及粒子尺寸和形状等因素对于分选效果的探索,为黏弹性微流控聚焦以及分选机制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粒子分选器件的设计和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花楸属(Sorbus L.)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是蔷薇科内分类问题极为复杂的属之一。本文以花楸属19种2变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21个花楸属分类群的叶解剖特征进行观测和对比,分析其共性和种间差异。基于叶解剖特征的可塑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探讨了花楸属植物的环境适应策略,以期为花楸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和引种驯化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
农林生物质因其具有来源广泛、取材便利、富含官能团、易于改性、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水体修复。砷是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害物质之一,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利用农林生物质开发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除砷吸附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三种农林生物质为原料,FeOOH为前驱体制备三种不同的生物质复合材料,并探究这三种材料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对水溶液中砷的吸附效果。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1)
本文以小麦秸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嵌合生物与化学技术,选取温和、安全的有机酸(醋酸与木糖酸)及纤维素酶作为催化剂,通过对细胞壁两大多糖组分半纤维素与纤维素水解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以及其在生物加工过程中迁移、转化性能的差异性解析,提出绿色梯级化利用与多联产技术思想,实现了木聚糖定向水解与原料预处理“一步法”集成效果,即高效联产低聚木糖和可发酵性单糖。为小麦秸秆聚糖组分的全质化和高值化工业利用提供理
大型钢结构设备,如大型储油罐、风电塔筒、船舶等,长期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表面容易出现锈蚀、裂纹等情况。其次,像起重机这类机械设备作业强度大,疲劳失效、结构断裂等故障时常发生。目前,这些缺陷的检测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强度和危险系数极高,因此迫切需要研制爬壁机器人代替人工对大型钢结构的巡检作业。大型钢结构高度多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因此在控制方面要求爬壁机器人具有远程遥控功能。此外,像船舶外板等钢结构外
叶片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维系自身热平衡的主要器官,需要同时执行多个功能,但有些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植物必须在不同功能之间做出权衡和取舍。叶片在功能结构和支持结构之间的投资权衡是叶片生理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通过对叶面积、叶形和叶脉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量的投资权衡,揭示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策略。木兰科是分化较早的古老植物类群之一,现代木兰科植物仍保留了许多原始性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推动生态质量演变的主要因素,正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林草交错带,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时空波动性强,边缘效应明显,环境的异质性较高,是指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典型区域。本文以1990、2000、2010和2018年(6-8月)四期Landsat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带近30年的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及变化分析。然后,借助气象数据
化肥替代与减量是“十四五”期间农业与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沼液是畜禽养殖粪污厌氧发酵的副产物,富含氮素和作物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是我国种养结合农业发展战略下农田化学氮肥最具潜力的替代品。然而沼液含有微量重金属,长期、过量施用可能会提高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高温裂解产生的富碳多孔物质,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多孔以及含氧官能团丰富等特性,施用于土壤能通过吸附、螯合
竹材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容易霉变、变形,严重影响着竹材的加工与利用。添加无机质纳米材料是竹材改性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竹材的材性,提高竹产品的品质与利用率。本文以竹材疏解的竹束为单元,以重组竹的制造工艺,探究热处理工艺和前驱体溶液浓度对于Fe3O4/竹重组材性能的影响。竹束单元在180℃的饱和蒸汽下热处理10 min、20min、30 min、40 min、50 min,探究热处理时间对于Fe3O
本文围绕木质素对纤维素酶水解的抑制作用,开展酸性预处理阔叶材与针叶材中残留木质素对纤维素酶水解差异性影响的研究,以及预处理强度对残留木质素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及其酶水解抑制作用的影响研究,以揭示酸性预处理木本原料残留木质素对纤维素酶水解抑制作用的构效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木质素原位修饰的酸-碱联合预处理技术,以提高稀酸预处理针叶材的纤维素酶水解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有效的木本原料预处理方法提供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在树木各器官间的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表征了树木阶段性的碳供应状态。通过对个体及林分水平NSC库的量化,有助于评估树木的固碳潜力及其环境适应性。本研究以苏北地区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林分栽种方式为不同密度与种植点配置嵌套(高密度400株/hm2:3.0m×8.0m、5.0m×5.0m;低密度278株/hm2:4.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