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制对大黄主成分含量及其体外活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黄作为一种传统的泻下类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利湿退黄、逐瘀通经等功效,但是其泻下作用峻猛,不适宜于体虚患者、老年人和幼童,然而炮制可以使其泻下作用明显降低。临床上通常根据临床需求对大黄进行炮制,2020版《中国药典》中收录的大黄及其炮制品就有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其中加黄酒蒸制的熟大黄泻下作用降低最为明显。本研究基于熟大黄的蒸制方法,以大黄醇提物和大黄结合型总蒽醌为研究对象,通过HPLC分析技术,考察蒸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及体外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通过抗菌和抗氧化实验,探究大黄醇提物和大黄结合型总蒽醌蒸制前后的药效差异。研究内容包括:(1)优化HPLC法分析大黄醇提物和大黄结合型总蒽醌的条件,应用正交实验考察加水、乙醇或黄酒蒸制对大黄醇提物和大黄结合型总蒽醌中主成分的影响。(2)建立体外肠菌液孵育系统,应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考察加黄酒蒸制对大黄醇提物和大黄结合型总蒽醌体外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3)应用浓度稀释法和DPPH法,考察加黄酒蒸制前后,大黄醇提物和大黄结合型总蒽醌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1)加黄酒蒸制影响较大,且蒸制时间对大黄醇提物和大黄结合型总蒽醌主成分影响最为显著,主要使结合型蒽醌含量降低,游离型蒽醌含量升高。(2)体外代谢实验结果显示,经肠道菌群代谢后,大黄醇提物和大黄结合型总蒽醌蒸制样品中结合型蒽醌转化成游离型蒽醌,加黄酒蒸制后,有助于其代谢产物的生成。(3)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大黄醇提物和大黄结合型总蒽醌蒸制前后样品和代谢前后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但总体来说,蒸制后样品抑菌作用有所降低,代谢前后样品抑菌作用没有差异。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大黄醇提物和大黄结合型总蒽醌蒸制前后样品和代谢前后产物均具有良好的DPPH清除能力,加黄酒蒸制,不改变其原有的抗氧化活性。综上所述,大黄醇提物和大黄结合型总蒽醌加黄酒蒸制,对主成分有较明显的影响,可使结合型蒽醌含量降低,游离型蒽醌含量增加,有助于代谢产物中游离蒽醌化合物的生成,蒸制后抗菌活性有所降低,DPPH清除能力保持不变。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血红蛋白氧载体(Hemoglobin Based Oxygen Carriers,HBOCs),属于红细胞代用品的一种,其制备方法是对血红蛋白分子内或分子间进行交联形成聚合血红蛋白氧载体。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血红蛋白氧载体包括人源、猪源或者牛源的,此类产品具有携氧释氧功能,在临床上可用于应急输血,起到维持血液渗透压平衡和扩充血容量的作用。与人红细胞相比,血红蛋白氧载体是由血红蛋白聚合而成并经
学位
脊髓损伤(SCI)是临床面临的棘手难题,往往导致患者终身残疾,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因此,针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显得亟需且迫切。以往研究发现,细胞移植是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嗅鞘细胞(OECs)是广泛存在于嗅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胶质细胞,大量研究表明嗅鞘细胞能够促进中枢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但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局部后,细胞易聚集成团且迁移能力下降,导致其促神经修复活性下降;损伤局部
学位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与胃炎、消化性胃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H.pylori已经感染了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尽管目前检测H.pylori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绝大多数的H.pylori感染患者没有任何相关的临床疾病,这种常规检测手段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灵敏
学位
研究背景:严重创伤、骨科疾病、肿瘤切除或感染等原因造成的大段骨缺损仍然是骨科面临的一大挑战。现阶段,临床上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等,但是存在供体不足、免疫排斥反应、感染风险等问题。组织工程策略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组织工程策略主要通过模拟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成骨方式进行骨再生研究。与软骨内成骨方式相比,膜内成骨方式存在血管化不足容易导致中心坏死。此外
学位
研究背景: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平均每年发病率增加6.2%,是女性恶性肿瘤中第五大常见癌症,其中80%的新发病例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目前临床所用的检查方法存在假阳性、假阴性、辐射暴漏以及过度诊断等缺点。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通常伴随着寡糖结构的改变。本实验利用凝集素芯片技
学位
背景:干眼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因素慢性眼表疾病。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智能手机等视频终端的广泛普及,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治疗干眼的药物仍多以缓解症状为主,疗效欠佳,迫切需要探索和研发更有效和个性化的新型药物,以人们对于该病的治疗需求。慢性炎症是干眼发病的核心因素,而巨噬细胞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其表型转变在慢性炎症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病原体或炎症因子的刺激下,静息状态的巨噬细胞容易
学位
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以及黏液脓血便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药物治疗可缓解此疾病的发生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小鼠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水溶液
学位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类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目前CRC的筛查诊断方法十分局限。电子肠镜是其金标准,但是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患者依从性较差。蛋白质糖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和唾液样本均具有获取方便和损伤性较小或非损伤性的优势。因此本研究拟以健康志愿者(Healthy volunteer,HV)和CRC患
学位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微生物利用不同的碳源物质进行有氧发酵产生的生物聚酯材料,它生产成本高。同时,PHA的传统合成载体大多为商用工程菌,其自身能合成内毒素等热源,所合成的PHA需多次纯化除去热源才可用于医药等人类大健康领域,进一步增加了PHA的生产成本。为了降低PHA的生产及纯化成本,我们将PHA合成质粒pBHR68导入低内毒素菌株(Clear Coli BL21),基于此平台合成PHA。经检
学位
光合作用被诺奖组委会称作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它是指光合生物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CO2转化为有机物并生产O2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两部分。维持光反应顺利进行主要是依靠类囊体膜上的四大多亚基光复合体,分别是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Ⅱ)、细胞色素b6f(Cytochrome b6f,Cytb6f)、光系统I(Photosyst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