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房颤心肌前体细胞(CD34+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检测,分析以上因子在特发性房颤时的变化情况,以进一步了解它们与特发性房颤的关系,进而深入研究特发性房颤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二病房符合特发性房颤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为实验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30例(与实验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同期行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的患者,入组前至少3月内未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作为对照组,经肘静脉留取血样后,分别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浆CD34+细胞计数、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VEGF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含量。结果:实验组血浆CD34+细胞计数(19.76±12.08)/μ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CD34+细胞计数(12.77±5.95)/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实验组血浆VEGF浓度(54.60±40.6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VEGF浓度(25.13±16.8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实验组血浆AngⅡ含量(27.49±18.87)ng/mL较对照组血浆AngⅡ含量(22.35±11.50)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08)。结论:1.特发性房颤血浆心肌前体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提示特发性房颤可能存在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纤维化及细胞凋亡,可能刺激心肌前体细胞动员、增生活跃,以替代死亡心肌细胞。2.特发性房颤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明显增加,提示内皮功能紊乱与特发性房颤发生可能有关。3.特发性房颤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未有明显增高,提示可能与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拮抗剂相关,对于特发性房颤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