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是中国的生猪养殖大省,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占全国的7%左右。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山东省病死猪数量不断增加且无害化处理程度较低,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影响了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滞后于生猪产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规范养猪场户的病死猪处理行为,是从源头上防治生猪养殖环境污染的客观要求。本文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走访专家的基础上,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农户行为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和病死猪处理的相关规定,以改善山东省养猪场户的病死猪处理行为、防范生猪养殖污染为目的,综合运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博弈分析和数据模拟仿真等方法,重点从基础理论、描述性分析、计量分析、演进机制分析和对策建议等5个方面实证研究了山东省养猪场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的相关问题。利用山东省16地市464家养猪场户的调查问卷数据,描述并解析了山东省养猪场户病死猪处理的认知、意愿与行为,以及山东省病死猪处理的外部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养猪场户的病死猪危害认知不全面、病死猪处理政策认知水平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意愿较高;政府对病死猪不当处理的处罚力度比较大,但检查频率与政策宣传力度仍有待提高,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发放还不到位,政府对病死猪地下交易市场打击力度不够,无害化处理设施有待健全;现阶段养猪场户病死猪处理行为仍然不够规范,病死猪不当处理行为仍然存在。基于464份调查问卷数据,首先用二元Logit模型确定了养猪场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ISM模型解析出了影响因素间的层次关系和关联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文化程度、养殖模式、养殖规模、参保情况、政策认知、病死猪危害认知、行为态度、政府处罚力度、无害化处理成本等9个因素对养猪场户病死猪处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无害化处理成本和政府处罚力度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参保情况、政策认知和病死猪危害认知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养殖模式、养殖规模和决策者文化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运用双种群进化博弈模型和数据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并验证了养猪场户病死猪处理与政府监管行为选择的演进过程、稳定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养猪场户病死猪处理策略的选择与政府监管成本、公众关注度、政府监管能力、政府消极监管的声誉损失、养猪场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成本、政府补贴、病死猪的非法出售价格、养猪场户病死猪不当处理被发现概率、养猪场户病死猪不当处理的惩罚相关。政府通过对实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养猪场户进行适度补贴、加大对养猪场户病死猪不当处理行为的惩罚、提高公众对猪肉质量安全的关注度等措施可有效促进养猪场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改善优化。为改善山东省养猪场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从政府、养猪场户和养猪合作社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适度扩大养猪场户的养殖规模;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增强生猪养殖污染防治政策执行力度;加强宣称,提高养猪场户污染防治的自觉性。养猪场户应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延长生猪养殖持续发展;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养猪合作社应为养殖决策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机会,提高养猪场户污染防治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