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的法律翻译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的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大清最具影响力的统治者慈禧太后曾经一度下令禁止国人研习甚至是接触西方语言,正因为如此,大清帝国几成井底之蛙难以了解时代的潮流。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列强以侵略的方式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一部分具有远见的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寻求一条有效的救国之路。是否该“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了保守派和改革派激烈讨论的焦点,而与这个焦点息息相关的就是,是否该翻译引进西方的法律著作与法律思想。在列强侵略日益严重,清朝社会政治经济危机一触即发,帝国大厦即将倒塌的关头,清朝社会最终还是顺应潮流,开始翻译借鉴西方法律。清朝末期,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统治阶级急迫切需要法律翻译为统治者提供武器对抗西方列强,另一方面,民间具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也意识到只有西方法律思想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国,法律翻译潮之势日趋壮大。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末法律翻译人才的储备完全无法满足社会对法律翻译的需求,因此,清末的法律翻译具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无法出现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西方翻译者主导进行法律翻译,第二种模式是清末本土翻译者进行法律翻译。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律翻译各自产生于不同的社会状况,有各自不同的翻译方法,对清末社会以及后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概括起来,本文进行的研究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二章,主要是对清末的社会状况进行概括,并对清末法律翻译的出现,发展脉络以及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个部分的介绍形成了第二部分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的研究是第一部分研究的一个延伸。第二部分由第三、四章组成,详细地研究了清末社会出现的两种各有特色的翻译模式。第三章研究西方翻译者主导的法律翻译。第四章研究本土翻译者主导的法律翻译。对这一部分的研究是从两个翻译模式产生的政治因素以及教育因素来阐述其产生的原因,介绍最具代表的翻译者,及产生于不同背景的法律翻译者采用的各有特色的翻译方法,进而阐述两种翻译模式对清末社会以及后世产生的不同影响。
其他文献
在现代卫星通信中,有效载荷功能集成化对各模块的硬件资源消耗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频域抗干扰技术资源消耗量较大.鉴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是
目的通过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前两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研究,探讨其对ESD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00例拟行ESD手术
本文认为,上海LC作为一家为国内上市公司提供投资者关系顾问服务的财经公关公司,仅仅采用传统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理论、能力理论指导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
目的:探讨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促进临床规范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0月间报告的6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中成药不良反
基于新的商业模式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要求简述,分别阐述新的商业模式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正面影响及负面影响,围绕五点进行探究:重视业务与财务的结合,培养专业人才,保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简称"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档好的电视新闻无不伴随出镜记者出色的提问,本文梳理了出镜记者提问的方式方法和类型,并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作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州消费信心的调查与分析表明,营销道德失范导致消费安全性下降,营销道德运行机制失灵形成社会信任危机。我们要反思商家的营销道德失范问题,完善制度
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眼”习语进行语言学分析。本文在文化背景下研究中英文有关“眼”的习语,通过系统比较汉语和英语中“眼”的隐喻系统的异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在现实情境的感发下产生“四心(端)”。“四心”集感知、想象、情感和直觉等感性因素于一体,其作用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四心”的感受体验过程在儒
<正> 损伤腰痛,有伤气、伤血、伤筋骨之分。在劳动操作之间,腰部用力过猛或失当,或姿势不正,卒然进闪,亦有卧倒或起床屈伸动作不相协调而闪伤者。因致病快速如闪电般迅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