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化疗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Chemotherapy-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CRCI)在乳腺癌患者中尤为常见,这一现象在近年来成为肿瘤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热点问题之一。其是指乳腺癌患者在化疗中或化疗后出现记忆、注意、情绪、执行功能及信息加工速度等多个认知领域的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前有关CRCI的研究多集中在记忆,注意等领域,有关乳腺癌化疗后的情绪障碍的研究证据尚较少,而情绪可能对生存期较长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其中疼痛共情(Pain Empathy,PE)是一种对他人痛苦的理解、感知能力和情绪反应,也是我们参与情感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前提基础。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是一种常用的认知神经心理学检测方法,具有无创性、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优点。目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疼痛共情认知的改变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试图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疼痛共情障碍改变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以22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的接受标准化疗的乳腺癌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化疗前和至少标准化疗6周期后分别进行认知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问卷(Chinese version of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和疼痛共情的认知行为学范式及事件相关电位的测查,并记录被试者的行为学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以及ERP脑电数据。结果:相比较化疗前,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的认知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中的数字广度倒背、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数问卷(IRI-C)中共情性关心及个人痛苦的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数字广度倒背能力较化疗前降低(t=2.134,p=0.045),共情性关心降低(t=3.039,p=0.006)而个人痛苦增加(t=-2.324,p=0.030)。在行为学范式的左右任务和疼痛任务中,患者化疗后的正确率较化疗前降低(F=5.099,P=0.035);任务的主效应明显(F=34.558,P<0.001),且左右任务的正确率都较疼痛任务高;刺激的主效应明显(F=37.976,P<0.001),疼痛图片刺激下的正确率都较中性图片刺激低,而时间、任务和刺激之间无明显交互效应(F=1.379,P=0.253)。而反应时间在化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在ERP脑电的结果中发现,较化疗前,患者化疗后的P2成分的波幅出现明显降低,其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046,P=0.001);N1成分的波幅出现明显增高,其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F=38.091,P<0.001)。结论:本项研究表明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共情功能障碍,可能与其在ERP中N1、P2成分的改变有关。疼痛共情障碍可能是乳腺癌CRCI的重要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