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企业设计、实施内部控制是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强化经营效率、效果的制度性安排。内部控制具有牵制与约束、防护与引导、监督与影响以及衡量与评价等基本职能,为促进企业实现运营目标提供有效保障。那么,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否对运营绩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对此,尚有待开展进一步的全面检验。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设计、实施内部控制是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强化经营效率、效果的制度性安排。内部控制具有牵制与约束、防护与引导、监督与影响以及衡量与评价等基本职能,为促进企业实现运营目标提供有效保障。那么,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否对运营绩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对此,尚有待开展进一步的全面检验。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做出重大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通过开展社会责任活动以满足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和诉求。与此同时,考虑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探求驱动创新的因素是提升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那么,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否对自身的创新活动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应?而且,《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亦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之中。那么,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在内部控制与创新产出效率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机制?对此,尚有待开展进一步的深入检验。根据以上现实考虑,本文梳理内部控制与运营绩效、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运营绩效及企业社会责任的估算指标。进而,从内部控制有效性视角开展相应的实证分析,以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后续建设,为强化运营绩效提供经验证据和对策建议,有效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并回馈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和诉求。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本文在现有分析权益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阐明内部控制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有利于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取运营资金。由此,本文建议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促使内部控制的改善成为“新常态”,降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风险感知度;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免疫功能,使其真正成为风险防范和提升融资效率的中坚力量。第二,在现有文献对内部控制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演绎推理的基础上,本文从较为宽泛的视角,演绎推理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投资不足的影响;在采用系统GMM方法估计Richardson(2006)动态面板模型的同时,参考辛清泉等(2007)的测度方法,更为深入细致地评价企业的投资效率状况。结果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不合理的决策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而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未能有效抑制投资不足现象。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抑制非效率投资仍应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基于此,建议监管部门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法制保障,克服非效率投资问题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应通过内部控制建设激发组织活力,有效抑制企业的投资不足现象,促使内部控制体系真正成为强化投资效率的坚定力量。第三,本文在区分企业长期、短期财务绩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阐明,有效的内部控制对短期财务绩效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应;有效的内部控制亦显著促进了长期财务绩效得以明显提升。由此,本文建议在企业内部落实内部控制问责制,保障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和程序的有效落实,缓解利益相关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法律地位,建构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更好地发挥其对财务绩效的积极增进效应。第四,鉴于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探求驱动创新的因素是提升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本文在从权责发生制、现金流动制两个维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探求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在内部控制与创新绩效之间可能的中介效应,以及在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可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显著增进企业的创新绩效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水平;内部控制对创新产出效率的促进作用受制于产权性质,在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对创新绩效未呈现出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提升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出部分中介效应,但这一中介效应未体现在国有企业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研发投入转化为创新成果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有调节效应,但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内部。基于此,本文建议确保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探索跨所有权企业间的科技合作,将技术研发行为纳入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合作开展重大技术的突破性研发,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以回馈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保持企业与利益相关各方的紧密联系。
其他文献
水稻(Oryza sativaL.)即亚洲栽培稻,属于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供养着超过50%的世界人口。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和环境的持续恶化给高产水稻的育种提出新的挑战。水稻产量属于复杂的数量农艺性状,粒形(粒长、粒宽、粒厚)和粒重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是QTL定位的主流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Bin map方法的提出提高了连锁分析的准确度和运算力;而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解决
当前,科学研究突破单一学科局限走向跨学科研究模式的趋势愈加明显,而科研环境的变革也促使科学研究向合作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跨学科科研合作成为大科学时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形式和趋势,将对未来科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英美等国家的学术共同体逐渐通过政策与战略、科研资助、学术会议等形式推动跨学科科研合作实践。然而,跨学科科研合作在形成、推进和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内
城市的极速扩张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为了向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足够多的生活设施,人类将自然环境转变为建筑物、道路和铁路等人工建筑,造成城市绿地面积日益减少。城市绿地具有多种功能,可以减轻城市蔓延带来的可怕后果。它们为人类生活提供美丽的环境,可以为多种环境问题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它们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状况,减少环境污染,为动物提供栖息地。此外,自然公园可以居民提供
在传播学的阐释框架中,受众研究始终都占据着“显要”位置,而且“被动”或“消极”的受众常常被视为研究思路的逻辑起点。然而,受众从来都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具有能动性的实践主体,以此勾连了一种“行动者”的意义。作为一种行动者,受众的媒介实践始终离不开“空间”的支持,并借助于空间这种特殊形式进行意义的阐释,从而使其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和发挥。受众的媒介实践在与空间发生内在联系的过程中,二者以辩证性
背景:许多研究表明,心肌内注射生物材料由于其具有刺激血管生成的潜力而改善了植入后的心脏功能。这些水凝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很有意义,因为它们可以在生理条件下原位膨胀,且使用方便。坏死组织随着胶原基质的降解而伸展和变薄,坏死的心肌细胞相互分离。几周后,损伤的心肌细胞逐渐被纤维组织所取代,梗死区逐渐扩大及左室扩张,最终可能导致室壁变薄、瘢痕组织形成、左室扩张和心功能下降。心脏移植传统上用于治疗顽固性严重心
20世纪以来,全球各国金融危机表明,住房市场与金融风险之间存在高度紧密的联系,是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之源。由住房价格波动诱发的金融危机已成为现代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之一。中国自1998年开启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房地产业高速增长,一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国范围内的住房价格也持续上涨,住房市场潜在金融风险不断集聚,暗藏着资产泡沫的隐忧。鉴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优化住房市场宏观调控体系、防范住房市场潜
合作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然而,合作意味着个体需要牺牲自身的利益,此时自私的个体通过背叛行为剥削合作者的利益使其获得更高的利益,这将使得合作者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如何解释合作的涌现成为困扰科学家们的一个难题。从传统经典的非合作博弈理论看来,完全理性的个体会选择背叛这一严格占优的策略,合作将不可能产生。该理论是以参与人的个体完全理性为前提假设,每个参与人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潮位是测深的瞬时绝对起算面。海洋垂直基准面源于潮位,是海洋测绘成果表达的参考,也是海洋大地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GNSS高精度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海洋测绘,但制约其成果表达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瓶颈问题是如何将GNSS实测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或基于深度基准面的海图高。目前,该问题无论在河口流域还是近海,均未得到很好解决。为此,论文开展了GNSS潮位测量及海洋无缝垂直基准面模型构建理论和方法研究。论文的主要
附植藻类是一类附着生活于大型水生植物上的藻类。其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全国尺度上对附植藻类的群落组成、物种分布和多样性格局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的研究较少。本论文通过对全国主要水体中的402个群落中水生植物-附植藻类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来研究附植藻类的群落组成、物种分布规律、多样性地理格局、生产力与多样性的关系以及水生植物对附植藻类
文人园林是具有士气或文气的园林,书卷气或诗情画意是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同时也是文人园林与其他类型园林的重要区别。宋代文人园林不仅是宋代园林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它是自然与艺术、天工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所谓宋代文人园林的美学研究主要是从美学的视角,也即审美缘起、审美本体、审美特征以及审美境界四个方面对宋代文人园林进行分析。宋代文人园林审美缘起于中隐思想。私家园林在西汉时期开始从皇家园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