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救援机器人的矿井GIS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n2503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炭生产事故频发,重大恶性事故率上升,救援危险性大。为了在矿井发生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后及时地开展科学救援工作,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够代替人来获取事故现场场景信息的,可以自主移动、智能控制的井下机器人救援新方法,结合构建的井下GIS系统确定出科学的救援路线,指导矿山救护队员进行应急救援,达到避免或减少二次伤亡,提高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救援水平。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矿井救援机器人的定位与踪迹分析由于救援机器人在矿井下无法接收到GPS卫星的信号,因此无法使用卫星定位技术进行井下救援。但矿井救援机器人可以依据基于距离的定位算法,建立机器人的导航坐标系,通过X、Y、Z 3个坐标值来描述机器人的位置,并结合人工路标定位的方法进行误差修正。在矿井发生事故时,为了能够对事故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信息查询,需要在发生灾变时对救援机器人实时监控与跟踪模拟。GIS踪迹分析模块可以模拟矿井救援机器人在矿井中的运动状况,实现时间事件数据的输入、显示和分析以及对机器人的定位导航和运行状态的可视化及交互式回放。(2)构建巷道几何网络模型与救援最短路径分析将GIS网络分析技术应用于矿井巷道分析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对应对矿井下的紧急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发生矿井突水、瓦斯和煤尘爆炸、冒顶、火灾、机器设备伤害等灾难时,通过网络分析可以快速计算出最短路径,实现救援机器人的正确导航,以最大限度减少井下人员的伤亡。(3)井下巷道三维可视化传统的纸质矿图以及根据矿图建立的GIS都是基于二维平面内的,而要顺利实现机器人的实时定位与自主导航,必须要研究二维数据的三维可视化。使用SketchUp建立三维模型,利用ArcEngine提供的SceneControl控件作为三维显示平台,结合Visual C# .net实现井下巷道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显示井下救援机器人的工作状况和环境状况。
其他文献
铁路提速后对轨道的维护和量测提出了新的挑战。近景数字摄影测量的技术优势促使人们考虑用数码相机采集轨道影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来满足轨道检测的要求,已成为一种值得探索
小叶三点金Desmodium microphyllum(Thunb.)DC.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以其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切片,晒干。有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消炎止血、活血化瘀的功能;在民间称之为“斑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