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发性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dhank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崛起、解决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开发性金融理论认为,开发性金融在我国“三农”、中小企业、文教卫生等民生富民领域的建设中有所作为。在实践中,开发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设计、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本文在梳理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基础上,对开发性金融下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认为目前开行银行采用的“批发式”贷款模式解决了开发性金融机构员工少、管理半径短、国家政策性约束与中小企业贷款“短、频、快”之间的矛盾,其中“四台一会”模式突出反映了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地区金融制度建设、信用建设和市场建设起到很好的作用。论文进一步通过以下几个层次对开发性金融支持下的中小企业贷款进行详细的研究:(1)创新性的提出采用互助担保协会和担保机构的组合担保机制设计支持中小企业信贷,并通过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无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全额担保和互助担保协会与担保机构组合担保情况下,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实现成功的临界条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担保机构全额担保情况下,当高风险中小企业的反担保品价值足够大时,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实现完全成功;当高风险中小企业的反担保品价值较小,且申贷中小企业中高风险企业占比较小时,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实现部分成功。在互助担保协会和担保机构组合担保条件下,只要满足一定约束条件,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反担保品价值要求降低或者不需要反担保措施,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更容易实现完全成功。(2)建立了基于开发性金融的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型,该模型将传统的成本导向定价模型与价格领导定价模型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了开发性金融业务运作模式和特点,将机制建设、社会责任、战略客户等因素列入贷款定价模型。除保留竞争情况调整系数外,将这三种要素反映到调整系数的确定之中。机制建设一方面起到了控制风险的作用,同时也影响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对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有较大的影响;战略客户体现了银行业务发展方向;社会责任是开发性金融的价值观。加入这三方面因素指标后,定价模型符合开发性金融机构业务特点,能够指导开发性金融业务的实际定价。此外,由于考虑了机制建设和战略客户因素,所以对合作机构、战略客户有着激励作用,从长期看,通过贷款定价,能更有利于开发性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采用该模型后,可以针对每笔业务进行精确差别化定价,使得贷款定价更科学化、规范化,改变了贷款定价的粗放管理模式。(3)运用Logistic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对开发性金融的中小企业贷款获得性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企业的“硬”信息——财务报表数据是否会影响企业的贷款的获得性。然后再分析“软”信息对贷款获得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申请贷款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并不能反映企业贷款的获得性;而公司的规模、公司成立历史、公司员工总数等指标与企业贷款审批通过概率呈正向关系,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企业获得贷款的多少(相对于企业资本金而言)与公司规模、贷款担保类型、企业在非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贷款历史以及公司股权结构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除了股权集中度与企业贷款金额获得的大小呈反向的关系外,其余变量与企业贷款金额获得的大小呈正向的关系。从银行的角度看,开发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采用的是“关系型贷款”技术而非“财务报表型贷款”技术。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为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弥补制度落后和市场失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中也可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得出的诸多结论对于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论述了森林认证的产生背景、概念、目的以及森林认证在我国的开展情况,并结合森林认证在木兰林管局的试点工作,分析了森林认证工作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指出了实施森林认证存
本文通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的发展演变,以及部分城市控指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认为控规的控制指标在经济类指标和景观类指标难以在现有控规体系中妥善解决。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