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钝刺血蜱(Haemaphysalis doenitzi)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福建、云南、台湾等地,多寄生在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体表上,能携带巴贝斯虫等多种病原体,对野生动物和人类造成严重危害。防御素(defensin)具有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生物活性,在蜱类先天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钝刺血蜱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克隆得到5条防御素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序列、同源性、理化性质以及三维结构),并对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功能研究(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溶血活性)。将5条基因分别命名为Hd-defensin-1、Hd-defensin-2、Hd-defensin-3、Hd-defensin-4、Hd-defensin-5,其开放阅读框分别为246bp、225bp、225bp、210bp和225bp;编码氨基酸个数为88、74、74、69和74;成熟肽长度为48、38、38、38和38;等电点大小为7.47、8.73、11.51、7.47和9.65。与NCBI中的不同蜱源防御素进行比对,同源性均达到60%以上,其中Hd-defensin-1和Hd-defensin-2与长角血蜱的防御素(ABO28926.1)同源性最高,为95%。对Hd-defensin-3和Hd-defensin-5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rHd-defensin-3和rHd-defensin-5,抑菌活性的研究发现rHd-defensin-3和rHd-defensin-5对革兰氏阳性菌活性较强,对部分阴性菌有活性,对真菌也存在一定的抗菌作用。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时期Hd-defensin-3在若蜱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各组织中在唾液腺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中肠、卵巢、马氏管;Hd-defensin-5在不同发育时期幼蜱和若蜱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卵和成蜱期,各组织中在唾液腺表达量最高。菌胁迫检测结果表明,Hd-defensin-3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Hd-defensin-5表达量发生变化,且经粘液菌胁迫后表达量最高。抗氧化能力和溶血活性检测中,rHd-defensin-3和rHd-defensin-5对DPPH·和ABTS·+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并且对人类红细胞未表现溶血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新型抗菌和抗氧化药剂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