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将黑龙江省高校短跑运动员研究的视野聚焦到肌肉损伤及体能训练优化中去,挖掘黑龙江省高校短跑运动员肌肉损伤现状,探究黑龙江省高校短跑运动员肌肉损伤与优化体能训练领域的相关性问题。本研究选取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学院、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等黑龙江省内20所高校的44名教练员和174名运动员对其进行调查与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短跑运动员肌肉损伤与体能训练相关情况进行剖析,目的在于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从实证研究中挖掘黑龙江省高校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类型、主要发生部位、影响体能训练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影响肌肉损伤康复的主要因素,找出黑龙江省高校短跑运动员肌肉损伤的几大主要成因,针对几大主要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策略,为黑龙江省高校短跑运动员肌肉损伤的预防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指明了方向。 研究发现,其一,在调查的174名运动员中有过不同程度运动损伤所占比率高达47.7%,没有出现过运动损伤的占调查对象的52.3%。其中接受传统力量训练的运动员损伤率为78.4%,接受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运动员损伤率为16.3%;其二,在发生损伤的运动员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轻度损伤,超过了调查运动员人数的一半以上,高达50人,所占比例达到60%;中度损伤居第二位,人数为27人,所占比例为33%;最少的是重度损伤,人数为6人,所占比例为7%;其三,最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主要包括关节损伤、肌肉损伤、韧带损伤、挫伤、擦伤、骨裂、骨折等7种运动损伤;其四,肌肉损伤多发于源动肌和脆弱的环节,最常见的短跑拉伤部位为大腿后群肌、腰背肌和大腿内收肌。其五,不同的体能训练方法、训练年限、训练水平和不科学的疲劳训练能够影响体能训练结果;其六,预防损伤的手段、肌肉损伤恢复情况及诊断标准以及不同的训练方法等都是影响肌肉损伤康复的主要因素。 从研究中得出肌肉损伤的几大成因,主要包括训练常规准备活动不充分、内外部环境因素和医学知识匮乏以及意识形态弱化。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了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优化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案、加强核心力量训练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运用生理指标监测掌握运动规律加强心理训练,改善外部环境干扰、强化医务监督水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采用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促进肌肉损伤康复等建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