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渊冲是中国当代翻译家中的杰出代表,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还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从而为中国的翻译理论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成功经验值得人们借鉴和研究。许多学者纷纷著书或撰写文章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其理论和实践加以评论。可是,作者经调查发现至今尚没有一篇文章从文化角度来研究许的理论与实践。鉴于此,作者尝试从这方面入手对许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文化传输做一研究。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这对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目的论作为理论支撑来探讨许渊冲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文化传输策略。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尤其是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且为本文从翻译目的的角度来分析许渊冲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共分五部分。引言部分首先对许渊冲翻译实践和理论的研究状况作了总体考察,从文化方面入手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而简要回顾了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最后简要介绍了目的论,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一章介绍了许渊冲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第二章讨论了许渊冲的翻译目的和策略。首先介绍了目的论;接着对许渊冲古典诗歌翻译目的以及翻译背景和读者群作了分析:一方面,许渊冲希望通过古典诗歌翻译向西方传输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作为具体的翻译目标他要让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读者“知之、好之、乐之”。这意味着译者不仅要忠于原作,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性。因而,许渊冲在古典诗歌翻译中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第三章分析了许渊冲为达到自己更好更有效地向西方传输中国文化的目的,在翻译实践中,他摒弃盲目忠实的翻译,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程度的直译和意译,创造性地改变原诗表层形式,充分发挥译语优势真正做到了让西方读者“知之、好之、乐之”,从而成功实现了他向西方有效传输中国文化的目的。最后,作者结合许渊冲的翻译目的总结了许渊冲古典诗歌英译的成功经验,作者认为向西方传输古典诗歌文化,既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达,又要照顾到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争取在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