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医分型与瘀血证相关性探讨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veyh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在《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发布)及《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诊疗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对糖尿病肾病的规范化辨证标准基础上,针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常见的中医四个分型(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进行分型观察血流变、瘀血证中医积分值,研究不同分型间血流变、瘀血证的差异,探究糖尿病肾病瘀血证的客观依据,为瘀血证的量化积累资料,同时也为糖尿病肾病瘀血证理论提供客观的循证医学依据。   方法:选择100例符合中医辨证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者进行临床观察,中医辨证分型四组间血流变学、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糖。以及中医辨证分型四组间瘀血积分。   结果:每种类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总胆固醇:气阴两虚型与气血两虚型、脾肾两虚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脂蛋白:气阴两虚与气血两虚、脾肾阳虚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气阴两虚与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与气血两虚、脾肾阳虚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流变表现出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与证型有相关性。血浆粘度:气阴两虚与气血两虚、脾肾阳虚有显著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气阴两虚与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与气血两虚、脾。肾阳虚有显著差异(P<0.05)。   糖尿病肾病患者各证型均有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各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积分;不同证型之间瘀血积分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肾两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瘀血积分越高的患者,相应血流变、血脂异常越明显。   结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无论病处何期、何种证型,均应将活血化瘀放在首位,并随着病情演变使活血化瘀的使用贯穿于整个治疗DN的过程当中,发挥中医药多靶位、整体辩治的特长,对延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延缓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赤芍甘草汤治疗湿热瘀阻型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及湿热瘀阻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总数、快速C反应蛋白及血流变的相关指标,以评价赤芍
背景   脑水肿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诸如渗透性疗法,颅脑减压手术等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众多报道已指出水通道蛋白
目的:观察非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NAS)视觉模式P300的波形特点,对比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P300波幅与潜伏期差异,总结NAS患者视觉P300的特点,参照生物标记或内表型理论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