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又称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该致病菌引起的主要病症为肺出血、坏死和纤维素性渗出等。该病于1957年首次报道,自报道以来该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给许多国家的养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该病治疗的越早,经济损失也越少的特点,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诊断方法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表面抗原蛋白D15基因和16S rRNA分别设计一对引物,可以特异性扩增出637bp和431bp的目的片段。运用多重PCR技术,建立一种检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方法。结果显示,已知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1型、3型、5a型、8型、10型均能扩增出特异性的目的片段。特异性检验时,血清型5a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而其他对照细菌均未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根据该多重PCR方法对临床分离的通过生理生化分析鉴定的5株疑似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其中有4株鉴定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血清5a型作为待检菌进行灵敏性验证时,发现最低检出菌量为50个。表明通过表面抗原蛋白D15基因和16S rRNA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该PCR方法的建立,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快捷高效的方法。为了指导临床用药,筛选出合适的临床药物,对以前分离的通过生理生化分析等鉴定和本次多重PCR确认的App进行了药敏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试验,确认的4株App仅对10种临床常用药物中的头孢噻呋、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敏感,其它7种药物不敏感。对敏感药物进行MIC分析发现,左旋氧氟沙星对xx-1、xx-2、xx-3、xx-5四株菌株的MIC值分别为6.25/2~2、6.25/2~1、6.25/2~3、6.25/2~3,阿米卡星的MIC值分别为6.25/2~2、6.25/2~1、6.25/2~2、6.25/2~3,头孢噻呋的MIC值分别为37.5/2~2、37.5/2~2、37.5/2~3、37.5/2~4。通过药敏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给临床用药及防治提供参考。App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外毒素(Apx)、荚膜多糖(CPS)、脂多糖(LPS)、外膜蛋白(OMP)、转铁结合蛋白(TBp)等,近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外毒素,所以本研究克隆并构建了pMD-ApxⅠA、pMD-ApxⅡA、pMD-OmpD15载体,为序列分析及其后续研究奠定基础。ApxⅠA和ApxⅡA蛋白结构分析发现,ApxⅠA毒素蛋白α螺旋存在于16~47aa,251~269aa,344~358aa,530~546aa,β折叠分布较均匀,其亲水区域位于蛋白的后半段,ApxⅠA的主要抗原表位区域为1~185aa,407~979aa;ApxⅡA毒素蛋白α螺旋存在于70~90aa,172~190aa,248~275aa,207~431aa,446~469aa,812~834aa,β折叠除在361~406aa有较大折叠外其他折叠较小,其亲水区域位于蛋白的后半段,ApxⅠA的主要抗原表位区域为418~918aa。毒力因子Omp D15(Omp D15)是App一个重要的的表面抗原蛋白,蛋白结构分析表明其存在的抗原表位比较多,具有一定免疫原性,适合作为抗原抗体检测的重要靶标。因此本文以构建的pMD-D15载体为基础,构建了pET32a-OmpD15表达载体并在Rostta细胞中得到了表达,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梯度透析法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用初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以破碎的App作为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抗血清,结果显示抗OmpD15血清能识别App,且3号免疫小鼠效价最高;Western-blot分析发现该重组蛋白可与抗App血清型5a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本实验所获得的D15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最小致死量App攻毒Balb/c小鼠,以D15重组蛋白作为抗原,ELISA方法监测小鼠体内抗体水平变化,发现攻毒后第三天即可在小鼠体内检测到OmpD15抗体的存在。通过OmpD15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抗原性分析等的研究,为以表面抗原蛋白OmpD15开发亚单位疫苗、建立猪胸膜肺炎的ELISA诊断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