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净化富营养化湖泊外源污染试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面临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较为严重,外源污染控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人工湿地的概念、分类、净化机理及人工湿地国内外发展现状,同时,着重阐述了人工湿地技术在富营养化湖泊外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其优势,并依托国家863“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平台,以湖滨区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建立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并进行试验,主要研究适合净化富营养化水质的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植物和流态的选择,以及水力负荷对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找出适合富营养化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中最佳的植物、基质配置及流态组合,有效降低入湖氮、磷的污染负荷,为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去除氮、磷的能力。不同植物其全株N、P含量有一定差异。单位湿地池面积中植物含N、P总量以美人蕉最高,其对N、P去除的贡献率相对较高。选用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基质,能够提高系统除氮效率。采用沸石的湿地池对NH3-N的净化效果明显提高,TN的净化效果也有一定增强,但NO3-N的净化效果几乎没有变化。改变砾石基质层厚度(从80cm增加到120cm)对湿地池除氮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不同流态对湿地净化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复合流态(垂直流+潜流)湿地池对TN、NH3-N、NO3-N的去除率相对最高,且与潜流-垂直流相前后次序没有显著相关性;潜流、垂直流湿地池对TN、NH3-N、NO3-N的去除率介于复合流、表面流之间;表面流对TN、NH3-N、NO3-N的去除率最低。不同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不同:水力负荷率高时,湿地池对TN、NH3-N、NO3-N的去除率低;水力负荷率低时,湿地池对TN、NH3-N、NO3-N的去除率高。湿地池水力负荷率决定其污染物负荷率,并对复氧和植物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其除氮效果也随之发生变化。美人蕉、沸石-砾石复合基质、垂直流-潜流复合流态的人工湿地池具有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景观效应好等优点,适合于太湖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开发实践教学资源,与企业共同打造实践教学环境,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水平和实习实训效果,是现代化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要求。基于i博导平台的网店运营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
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对电子封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采用高性能的封装基板。LTCC(低温共烧陶瓷)多层封装基板采用玻璃-陶瓷材料,具有介电常数低,烧结温度低,热膨胀
<正>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交际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展现
会议
双氧水漂白体系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首次应用与纺织染整体系,就由于其清洁环保而广泛适用,但其加工过程中能耗过高,连续性较差一直以来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因此必须引入双氧水活
本研究以不同地区来源、不同农艺性状的20 个韭菜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首先利用ISSR 和RAPD 标记技术对韭菜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其次对不同韭菜品种对迟眼蕈蚊抗性进行聚
本文旨在弄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档案馆运动的起源、过程及其意义。通过梳理原始档案及相关史料后发现,在中华图书馆协会、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国史馆筹备委员会等为代表性
本文检测33例慢性肾炎肾病型患者淋巴细胞转化功能、T 淋巴细胞玫瑰花环形成率和血清 IgG 的含量,各项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低。经补肾法治疗后,患者的上述免疫指标分别由治疗
纤维基材视觉艺术品起源于传统纺织,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工艺赋予了刺绣、锦等传统纤维艺术品独特的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个性化的纤维艺术品的需求量逐年递
大自然选择磷元素作为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磷元素的引入可以激活天然-α-氨基酸羧基的活性,改变天然-α-氨基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赋予其重要的特性。例如,良好的表面活性
对张宁教授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用药特点进行总结。其治法特点为分期辨治、扶正祛邪。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重视清利之法,缓解期则注重扶正益肾,以减少复发。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