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度滑冰陆上有氧耐力训练手段对比分析

来源 :吉林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道速滑项目是我国冬季传统优势项目,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屡获佳绩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这与短道速滑队注重科学化训练是密不可分的。短道速度滑冰是一项周期性耐力项目,有氧代谢能力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如何准确的评定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是教练和科研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以国家短道速滑青年队的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对陆地训练中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针对短道速度滑冰项目的特点和我国运动员体质,借鉴目前国内外冬季项目在有氧耐力训练方法上的理论与经验,以短道速滑项目的有氧耐力训练为研究内容,制定出不同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旨在探索短道速滑项目有氧耐力训练陆地训练手段有效性的途径,将一般耐力训练与专项耐力训练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验证非冰期训练手段、方法对运动员有氧耐力提高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我国冰上项目非冰期有氧耐力训练的手段、方法。最大限度地将陆上有氧耐力能力转换为冰上有氧耐力能力,实现有氧耐力冰陆衔接科学训练有效性、实效性。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陆上专项有氧能力训练手段中,自行车训练对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提升帮助最大。并且在自行车训练方法中不同的练习手段也对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另一反应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指标无氧阈的测试方法中,进行血乳酸在2-4mmol/L之间,心率维持在150-160次/分的长时间低强度的训练对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能力影响很大。从总的研究结果看,无氧阈比最大摄氧量更能准确的反应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教育制度不断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教学观念的认识更加深入,要求构建的教学模式也更加新颖
目的:内疚、羞耻作为一种典型的道德情绪,虽然是不愉快的体验,但其具有亲社会作用,能使个体超越自身关心他人。而人际亲密度是一个符合中国“人情”社会的概念,本研究旨在通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