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72245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效应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辽宁西部大凌河流域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流域生态学原理,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土壤生态,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论为:(1)1987~2002年间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园地、林地、草地、居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与耕地、水域、未利用地减少;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差异显著:1987~1991年土地利用的变化量、年变化率和动态度都高于其它时段;(2)影响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农业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林业产值、农药化肥施用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3)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凌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生态服务功能有明显改善;1987年和2002年林地、耕地、园地及总土壤蓄水量分别为1.45×108t和1.89×108t;1.29×108t和1.65×108t;1.04×107t和1.69×107t;2.84×108t和3.71×l08t;1987年和2002年林地、耕地、园地及总降雨截留量分别为3.83×108t和6.58×108t、2.43×108t和5.52×108t、1.73×107t和3.81×107t、9.85×108t和1.62×109t;1987年和2002年因减少水土流失而减少N、P、K、有机质输出量分别为237.8×107 t与461.5×107 t,12.21×107t与12.44×107t,9.28×107t与220.67×107t,1.64×107t与26.71×107t;2002年比1987年新增34个植物群落且乔灌草Shannon多样性指数比1987年有明显增加。
其他文献
全球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成为两大难题,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必然趋势。光伏发电凭借其自身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大规模光伏并网发电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是,光伏发电受到多种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因素的多变性、波动性会给电力系统调度、统筹规划带来不便,因此对光电出力进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太阳辐射值和光伏电池的温度是光电出力最大的两个影响因素。以往对出力的预测方法中,得到的结果大部分是一个确定值,本
期刊
期刊
期刊
<正>养苍蝇,这还是一个令许多居住在大中城市具有高等学历、高级职称的人才不曾想到也未必能做成的事。然而,这让一个居住在农村,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姑娘想到了,而且一干就是
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综合了无刷直流电机和外转子电机的优点,在某些场合使用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能使设备获得更加理想的运行效果。本文设计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包括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基于MATLAB/Simulink的模型设计、控制系统硬件设计、DSP软件程序设计,并进行了仿真与实验。本文通过对比不同驱动方式和主控芯片,确定了以DSP为主控芯片的三相六状态全桥驱动
期刊
期刊
期刊
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重要的人体生理电信号。一方面分析脑电信号可以深入认识大脑的功能,了解生理特性,应用于临床疾病;另一方面,基于EEG的脑机接口系统(B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