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进程大大加快。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到2005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但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成果背后却隐藏着巨额贷款。高校开始扩张后,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自身又缺乏其它经费来源途径,只能向商业银行借贷以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由于发展的需要,高校突破了教育学界关于高校作为社会公益机构不能负债经营的办学原则。但是贷款不同于政府拨款,是有偿资本,需要高校还本付息。很多高校的贷款数额都超过了财务承担能力,由此产生了还贷危机,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发展。本文从高校贷款现状入手,分析了高校贷款的合理性与特殊性,接着通过高校贷款风险成因及一些有代表性的高校贷款风险评价模型的分析,结合高校贷款风险控制的困境分析,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了由高校、银行、政府、社会舆论力量组成的多主体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体系,然后分析了现有化解高校贷款风险方案,并介绍了美国高校贷款情况,为我国高校贷款研究提供借鉴。根据本文的研究,笔者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现有高校贷款风险评价模型的评价指标过于侧重财务性因素;高校财务信息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并且透明度低;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主体意识不强;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主体责任不清;高校贷款风险化解中存在不公平现象。针对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与化解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政府应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增加高校经费收入;应该根据贷款用途进行分类,划清还贷责任;采取措施增强高校筹集经费的能力,提高还贷水平;根据高校实际情况,部分债务严重的高校可进行转制;应重视社会舆论在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政府可以对无力偿还的部分高校贷款实施减免或豁免政策;建立全国性高校贷款项目管理机构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