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病日益增多且发病率迅速上升,成为世界第一大死亡原因,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且慢性病已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加剧了中国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然而许多慢性病患者在家庭环境下的不能养成良好的健康管理习惯,离开专业医疗环境后难以维持健康状况,导致多次重复住院和过早死亡,因此转化患者不良行为,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具有迫切性。在前期进行文献研究时,笔者对慢性病的形成原因及健康行为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大量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索健康管理难以推广的原因所在。随后对劝导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笔者发现了劝导设计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作用,对于健康行为的形成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为了深入探究患者健康行为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用户调查提取健康行为的阻力和动力因素,并对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和分析后,发现社会影响相关因素是决定患者健康行为的关键原因之一,提出出“社会角色也是重要的劝导主体,利用社会影响进行行为劝导”的这一课题方向。在对患者与不同利益相关者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分析后,提出了“PMF关系模型”,即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的家人、医护和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劝导作用。随后,基于行为阶段理论,将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角色可应用的劝导策略,为不同社会角色提供了可介入影响慢性病日常健康行为的工具及对策,最终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保持健康行为习惯。最后通过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的项目实践,对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和设计策略进行应用和验证,得到了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局限性,该模型可以为针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的产品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