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阿帕替尼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下调MMP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目的】我们旨在研究阿帕替尼在体外是否对人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阿帕替尼对Hep G2,Hep3B,Huh7和SMMC-7721这四种人肝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影响。(2)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 RT-PCR)和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阿帕替尼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下调MMP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目的】我们旨在研究阿帕替尼在体外是否对人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阿帕替尼对Hep G2,Hep3B,Huh7和SMMC-7721这四种人肝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影响。(2)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阿帕替尼处理后Hep G2和Hep3B这两种人肝癌细胞中金属基质蛋白(MMPs)家族、金属蛋白酶内源性组织抑制剂(TIMPs)家族基因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阿帕替尼对Hep G2,Hep3B,Huh7和SMMC-7721这四种人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给予阿帕替尼处理后,Hep G2和Hep3B细胞系中MMP-1,-2,-3,-7,-9,-10,-11和-1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3)相反,TIMP-3和TIMP-4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TIMP-1和TIMP-2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4)除此之外,与对照组相比,阿帕替尼处理组细胞中IκBα和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1)阿帕替尼通过下调MMP家族基因中的MMP-1,-2,-3,-7,-9,-10,-11和-16表达来抑制人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2)MMP相关基因表达的下调与其内源性组织抑制剂TIMP-1和TIMP-2的表达上调相关;(3)阿帕替尼的以上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的。第二部分阿帕替尼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MDR相关蛋白表达,从而逆转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性【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阿帕替尼是否对人肝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具有逆转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1)首先通过逐渐增加培养基中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浓度来建立Hep3B/5-Fu多药耐药细胞系。(2)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ep3B/5-Fu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以及阿帕替尼对其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3)NF-κB p65特异性Si RNA转染Hep3B/5-Fu多药耐药细胞系,检测阿帕替尼处理后Hep3B/5-Fu中MDR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4)通过皮下注射Hep3B/5-Fu细胞建立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组(50 mg/kg/天);5-Fu单药治疗组(20mg/kg,每周给药两次);奥沙利铂单药治疗组(6 mg/kg,每周给药两次);阿帕替尼+5-Fu联合治疗组,阿帕替尼+奥沙利铂联合治疗组;5-Fu+奥沙利铂联合治疗组;阿帕替尼+5-Fu+奥沙利铂三药联合治疗组。每隔2天测量皮下移植瘤的体积。(5)末次给药24小时后处死裸鼠并剥离瘤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成功建立Hep3B/5-Fu人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系,Hep3B/5-Fu细胞显示出5-Fu的高耐药性(耐药指数46.14±10.26),其对表柔比星和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均降低(耐药指数分别为4.31±0.90和6.61±0.78)。(2)阿帕替尼可逆转Hep3B/5-Fu细胞的耐药性并促进其凋亡,逆转指数为2.193.86,并随着阿帕替尼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转染NF-κB p65 si RNA后,Hep3B/5-Fu细胞中的耐药相关蛋白P-gp和LRP的表达明显下调。(4)在转染的Hep3B/5-Fu多药耐药细胞中进行试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阿帕替尼治疗组细胞中P-gp,LRP,GST-pi以及p-IκBα,p-p65的表达显著降低。(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阿帕替尼加化疗药物)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单纯化疗药物治疗组,三药联合治疗组(阿帕替尼+5-Fu+奥沙利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显示出最慢的生长速度,并且治疗结束后瘤体的体积最小。(6)从剥离的移植瘤中提取蛋白和m RNA,再次验证了阿帕替尼可以抑制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LRP,MRP2和GST-pi表达的作用。【结论】(1)阿帕替尼可以促进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系Hep3B/-5Fu的凋亡并逆转其多药耐药性;(2)阿帕替尼通过下调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LRP,MRP2和GST-pi的表达来逆转人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的多药耐药性;(3)该药对肝癌细胞MDR的逆转作用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
其他文献
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具有抗菌性好、毒性低等特点,在肉制品保鲜、果蔬采后致病菌防控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以机械球磨后的柚子皮提取液为还原剂,银氨溶液为银源,采用绿色还原法制备AgNPs,考察了银源、柚子皮添加量、球磨时间以及加热时间对AgNPs粒径和得率的影响。结果显示,AgNPs最佳制备工艺为:将20 mL银氨溶液和0.8 g球磨40 min的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群参与已经成为粉丝了解偶像、追逐偶像必不可少的行为。本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情感依恋的理论视角出发,以张国荣微博超话社区的粉丝参与行为为例,探究情感依恋如何引导粉丝的超话参与行为。研究发现,虚拟社群情感依恋会促使虚拟社群参与成为粉丝的习惯,同时会被粉丝们在生活中的压力或际遇所唤起,并指导他们选择不同的虚拟社群参与策略。
水稻-澳洲淡水龙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主要利用澳洲淡水龙虾与水稻两者互利共生特性以及生长发育时间差异性,合理配置资源。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做好消毒及水草栽培,5月中上旬开始放养澳洲淡水龙虾,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稻病虫害,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6月中下旬种植水稻,水稻为澳洲淡水龙虾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稻虾共生。该技术模式既能稳定水稻产量,新增水产品,提升稻田亩效益,又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急性肠胃炎(AG)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220例A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n=110)和组(n=110)。比较两组治疗AG的病症恢复时长、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PCT、hs-CRP、IL-6水平。结
目的:调查研究穴位贴敷和埋针治疗干预配合奥沙利铂对乳腺癌患者缓解恶心、呕吐症状的应用。方法:从医院近3年内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和埋针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竞争力,是象征着企业内部价值观念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成为了当前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企业的行政管理更像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对外载体,企业文化和行政管理相辅相成,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本文将对我国
人类对脑知之甚少,理解大脑运作的机理将帮助攻克脑疾病,推动类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大脑结构是实现各种脑功能的物质基础,而神经元作为其基本单元通过各种局部和跨越多个脑区甚至覆盖全脑的连接形成网络,从而实现特定的脑功能,因此在单细胞水平刻画大脑结构是理解大脑运作机理的基础性工作。猕猴作为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大脑有着高度的相似性,相比较于目前常用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在高级脑功能和精神类疾病的研究中具
实验目的:1.研究SGK1对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2.观察腹腔注射SGK1抑制剂对卵巢切除模型小鼠骨质及其他组织的变化;3.筛选乳腺癌骨转移细胞系并建立骨转移动物模型,观察SGK1抑制剂对骨转移发生的作用。4.分析SGK1基因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临床结果的关系。实验方法:1.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SGK1在RANKL诱导小鼠
甘油酰基激酶(acylglycerol kinase,AGK)是一种脂质激酶,它催化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酸的形成,参与磷脂的合成,也可作为细胞信号分子调节各种恶性过程,如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但AGK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很少,目前也少有研究对AGK在肿瘤相关表型的作用进行深入阐述。本研究以结直肠癌患者病理标本、结直肠癌细胞系、裸鼠等为研究对象,发现AGK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
铝/镁双金属铸件兼具铝和镁的优点,在电子3C、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消失模铸造是一种适合低成本制备复杂铝/镁双金属铸件的近净成形工艺,但是消失模铸造过程存在固-液-气三相交互作用,充型、凝固过程及界面行为复杂,且界面脆性相多,明显削弱铝/镁双金属铸件的结合强度。因此,如何有效调控及强化铝/镁双金属的界面,对制备高性能铝/镁双金属铸件至关重要。本文以复杂铝/镁双金属铸件为目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