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寻找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09年3月~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83例。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腰椎、股骨近段骨密度,收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病理类型、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累积用量、是否服用维生素D加钙剂等临床资料。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检测83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 GRa)、糖皮质激素受体β(glucocorticoid receptorβ, GRβ) mRNA表达水平,并计算GRβ/GRα比值。分析以上因素与骨密度、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性。结果83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1例,采用1994年WHO颁布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骨量正常组(43例)、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40例)。男性、女性及所有患者两组间年龄、BMI、糖皮质激素平均每日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累积用量大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GRa mRNA表达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及所有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GRp mRNA的表达水平及GRβ/GRα比值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维生素D加钙剂组与未用药组相比:年龄、BMI、男女比例、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累积用量大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稍低于未用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7%vs51.1%,P>0.05)。骨密度与其影响因素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GRβmRNA表达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年龄与股骨颈、股骨Wards区骨密度呈负相关,GRa mRNA表达水平与股骨颈、股骨Wards区骨密度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累积用量、GRβ/GRα比值与腰椎、股骨近段骨密度呈负相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股骨Wards区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累积用量是腰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GRβmRNA表达增高可能是腰椎、股骨Wards区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GRβ/GRα比值增高是腰椎及股骨近段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1.年龄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股骨Wards区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累积用量是患者腰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βmRNA表达增高可能是患者腰椎、股骨Wards区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3.GRβ/GRa比值增高是患者腰椎及股骨近段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可作为糖皮质激素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