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3~2005年期间,对皖南宣州敬亭山上纯林和混交林的黑松、马尾松、湿地松中的松墨天牛种群及其天敌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松墨天牛种群及其优势种天敌花绒坚甲的数量动态和空间格局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松墨天牛种群白僵菌的自然寄生率动态,同时对这三种松树松针、松枝和韧皮部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树木营养成分与松墨天牛种群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制定IPM对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将不同品种松树的同一部位的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黑松松枝与湿地松松枝之间差异显著,黑松韧皮部与湿地松韧皮部之间差异显著。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对不同松树不同部位的16种游离氨基酸与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树中天冬氨酸、丙氨酸的含量越高,松树对松墨天牛的抗性越弱;丝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的含量越高,松树对松墨天牛的抗性越强。
2分别对黑松、马尾松、湿地松的同一部位的16种水解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测,结果显示黑松松针与湿地松松针、马尾松松针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黑松韧皮部与马尾松韧皮部、湿地松韧皮部之间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这与黑松、马尾松、湿地松上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对不同松树不同部位的16种水解氨基酸与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树中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越高,松树对松墨天牛的抗性越弱;酪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的含量越高,松树对松墨天牛的抗性越强。
3采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松树不同部位的11种矿质元素含量与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镁、铜与松墨天牛种群数量表现一定的正相关性;钙、锰与松墨天牛种群数量表现一定的负相关性。
4对黑松、马尾松、湿地松的不同部位的蛋白质、水溶性糖和水的含量作了全面测定,并对不同品种松树的同一部位的蛋白质、水溶性糖和水的含量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测,结果是只有水溶性糖在黑松与湿地松、马尾松与湿地松间差异均显著,说明水溶性糖在松墨天牛取食方面起促进作用。三种松树中黑松水溶性糖含量最高,黑松上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也最多。
5在2003~2005年对纯林和混交林中的黑松、马尾松、湿地松诱木按1m一个区段进行全株解剖,对解剖的松墨天牛和花绒坚甲的资料用聚集强度的5种指数测定空间格局。纯林和混交林中的黑松、马尾松、湿地松树上的松墨天牛和花绒坚甲的水平分布的扩散系数C>1,扩散指数Io>1,久野指数CA>0,丛生指数I>1,聚块性指数Iw>1,表明两者不论在纯林和混交林,在三种松树上的水平分布均为聚集格局,两者分布格局一致。两者的垂直分布除混交林马尾松树上的花绒坚甲为聚集分布外,纯林和混交林三种松树上的松墨天与花绒坚甲牛均为均匀分布,5种聚集强度指标均是C<1,Io<1,CA<0,Iw<1,I<0,花绒坚甲与松墨天牛三维空间分布格局一致,前者对后者在空间上有追随关系。
6本文应用地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黑松、马尾松、、湿地松松墨天牛和花绒坚甲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松树上的松墨天牛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型,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2005年黑松、马尾松、湿地松上的松墨天牛种群空间变程依次为116.06、33.85、115.76,2004年黑松、马尾松上的松墨天牛种群空间变程依次为36.48、38.02;2005年黑松、马尾松、湿地松上的花绒坚甲种群空间变程依次为92.36、46.50、63.37,2004年黑松、马尾松上的花绒坚甲种群空间变程依次为空间变程依次为80.00、40.23,花绒坚甲种群的拟合半变异函数曲线也表现为球型,呈聚集空间格局,与松墨天牛种群变程和分布格局基本上一致,后者对前者在空间上有较强的追随关系,说明花绒坚甲是松墨天牛的优势种天敌。
7两年纯林和混交林中诱木的解剖结果表明:不管是纯林还是混交林松墨天牛种群数量,黑松>马尾松>湿地松;林分对松墨天牛种群影响不显著。松墨天牛天敌花绒坚甲数量,纯林中马尾松>黑松>湿地松;混交林中黑松>马尾松>湿地松。
8不管纯林还是混交林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自然寄生率都极低,在松墨天牛幼虫上的寄生率为0~4.35%,总寄生率为0~1.389%,且不同林分不同树种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自然寄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