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效率研究——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例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从现有研究来看,有人或从宏观方面和供给角度探讨合作金融的体系和制度问题,或从需求视角研究合作金融问题,但是对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效率问题进行专门地、系统地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拟从微观层面即农民需求视角,通过对西部农村的借贷需求问题进行阐述,主要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对合作金融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提出进一步提高西部农村合作金融效率的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结合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现状,以金融效率理论、合作金融理论和国内外研究文献为理论基础,首先对当地农民需求特点进行考察。本文还从“理性人”、“贷款者收益最大化”等假设出发,构建反映农民需求和合作金融效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在考察工具的挑选上,本文采用对数线性模型进行考察,以西部农村一些村庄的调研问卷为样本,通过考察反映农民需求的因素、反映合作金融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程度。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本文认为,农民的借贷需求普遍存在,并且对之前曾经有向农村信用社借款历史的农民以及那些向农村信用社借款比较困难的农民来说,他们的借贷需求更加强烈。虽然这些农民的借贷需求强烈,但从现实看,农村信用社在满足农民需求方面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笔者推断西部地区农民向农村信用社贷款仍然十分困难,这也说明农村信用社的所起的作用并非想象那么大,农民从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成本也较高,而农村信用社本身的运行成本也比较高,效率较低。这一结论在客观上也反映出我国对农村信用社所进行的改革在进一步满足西部农村金融需求方面所起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最后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西部农村合作金融效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西部农村未来合作金融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小额信贷的概念最早是由孟加拉国教授尤努斯提出的用来解决贫困妇女的资金需求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旨在帮助她们脱离贫困,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我国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