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客(Blog)作为一种新媒体的出现,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炙手可热的文化现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博客空间,Bloggers的规模日渐庞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博客“人气”居高不下的同时,一些Bloggers却逐渐淡出甚至“全身而退”。博客空间的这一发展变化,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这是热潮过后的理性选择,还是另有他因?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将从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变化历程入手,以博客空间的资本运作及其功能为研究对象。借助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符号权力理论,将博客空间视为一个场域,分析场域中的权力运作关系及其对场域结构的塑形作用,力图较为完整地展现博客空间的分化与整合。资本(权力)在博客场域中的流通与运作形塑着博客空间的面貌和结构。社会资本,以“人气”这一符号形式,在博客空间处于主导性的权力地位。文化资本,作为博客内容的质量保证,在博客空间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权力。文化资本可以转换为社会资本,拥有强大的文化资本,也能使社会资本的存量得以增加,从而在巩固文化权力的地位的同时,提高社会权力的地位。博客空间的秩序充满不确定性。人气,作为符号权力在博客场域中的运作,并不一定能够建立权力关系所期待的支配性秩序,原因在于行动者具有实践的策略性和不确定性。博客空间虚拟化的生存,使得Blogger的行为更易突破规范与限制,在实践上更具不确定性。只有在Blogger采取保守或继承的策略,满足“人气”暗含的权力要求,才能实现符号暴力,建立符号权力所期待的支配性秩序。现实社会对博客空间的整合主要是通过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政治资本、经济资本的渗透完成的。现实社会中的社会资本可以折射进博客场域,使拥有“精英”社会身份的行动者在博客场域占据优势地位。博客场域中的社会资本如果积累到一定数量,也能折射到场域之外的现实社会。现实社会中的政治资本,通过官方话语和道德规范、法律等制度规范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在博客空间施展权力。经济资本主要通过商业化的操作渗透进博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