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言语行为是幼儿教师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易被直接察觉的、内隐的行为,没有表现为直接的互动行为或互动言语,而是借助个体身体态符号发出的动作或姿态,包括教师体态语、教师情绪行为、教师倾听等方面,它是潜移默化地、间接地对师幼关系以及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行为。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已逐渐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视野。但大多数的研究主要是对教师非言语行为尤其是对教师体态语进行经验的总结及对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的教师体态语的实证研究。其次,针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也较少。为进一步扩展研究领域,研究者选择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访谈,深度分析非言语行为的不同所导致的师幼互动质量的差异,从而唤起教师对师幼互动中非言语行为的重视,并提出提高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在师幼互动中非言语行为质量的建议或策略。本研究选取聊城市W幼儿园大班年龄组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各一名,针对其在非言语行为的体态语、情绪行为和倾听进行比较和分析。笔者在自然情景下采用非参与性观察法,直接观察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在同课异构下的语言教学活动,共收集10个语言教学活动视频样本。同时,对周鹏生编制的《教师非言语行为观察表》进行修订,形成《幼儿园教师体态语观察表》;对缪芙蓉编制的《中学教师课堂情绪行为观察表》进行修订,形成《幼儿园教师情绪行为观察表》以及采用了E.Pehkonen和Mai ja Ahtee的五水平八子类的教师倾听模型形成《幼儿园教师倾听观察表》,再以观察表为研究工具,对活动样本进行逐一观察记录和数据统计分析。笔者同时还对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进行2次访谈和数次课后访谈,对访谈形成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在观念和行为层面都能得到翔实的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本研究共得出以下结论:(1)熟手教师使用体态语的数量高于新手教师,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在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距离性动作和体调性动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2)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在体态语的功能类型的比较中,在代替言语行为以及表达难以用语言表示的情感或态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3)熟手教师使用情绪行为的数量高于新手教师,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在眉部表情、嘴部表情、手部表情和空间距离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新手教师表现出更多的负向情绪行为,熟手教师表现出更多的正向情绪行为(4)熟手教师使用倾听的数量高于新手教师。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在阐述评价性倾听和阐述解释性倾听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来看,熟手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非言语行为要多于新手教师,且更具有丰富性和适宜性。(5)基于质性分析,发现新手幼儿教师和熟手幼儿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质量影响其师幼互动的质量。基于此,笔者综合各方面因素后重点从意识、观念、技巧、师幼互动质量和和师资质量五个维度提出建议和策略,一是转变和强化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意识,二是树立自然、适度、适宜的非言语行为的运用观念,三是掌握非言语行为的针对性技巧,四和五则是从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出发,提出促进幼儿教师师幼互动质量以及提升学前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质量的相关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