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热带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氮沉降较严重的区域,并且大气氮沉降已经对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通量产生影响。本文选取中亚热带典型米槠天然林进行5年模拟氮沉降实验,设置三种施氮梯度:对照(CT,0kg N·ha-1·yr-1)、低氮(LN,40kg N·ha-1·yr-1)、高氮(HN,80kg N·ha-1·yr-1)来探究氮沉降对米槠天然林三种主要温室气体通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氮处理下夏季土壤SOC显著大于冬季和春季。土壤pH值CT处理最大,HN处理最小,施氮使得土壤逐渐酸化。施氮下土壤氨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趋势。土壤硝氮呈现出HN>LN>CT的趋势,且夏季和冬季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HN处理下土壤C/N最低。施氮处理改变了 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革兰氏阳性菌磷脂脂肪酸(Gram-positive bacterial PLFAs,GPPLFAs)、革兰氏阴性菌磷脂脂肪酸(Gram-negative bacterial PLFAs,GN PLFAs)、放线菌PLFAs含量、真菌和总PLFAs含量在LN处理下2017年夏季最高,分别为21.9 nmol·g-1、13.9 nmol·g-1、8.6 nmol·g-1、5.4 nmol·g-1和52.2 nmol·g-1;说明LN处理在夏季对微生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而冬季HN、LN和CT处理下各微生物群落PLFA含量比其他三个季节的都低。三种处理下GP:GN在冬季最低,而真菌:细菌(Fungi:Bacteria,F:B)与之相反。高氮处理下土壤CO2排放年通量(1081 g C·m-2·yr-1)显著小于低氮(1296 g C·m-2·yr-1)和对照(1295 g C·m-2·yr-1)处理,而低氮和对照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高氮、低氮和对照处理下土壤CH4年通量分别为-114 mg·m-2·yr-1、-193mg·m-2·yr-1、-225 mg·m-2·yr-1;对照处理下土壤N2O排放年通量分别是高氮和低氮处理的43%和42%,而高氮和低氮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施氮促进了森林土壤N2O的排放,抑制了土壤对大气CH4的吸收及土壤CO2排放,抑制或促进程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施氮显著增加了森林土壤CH4、N2O的增温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