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辨体质论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探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m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现代体质研究认为:不同体质不仅对某些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还可影响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中医体质学说源远流长,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时期,后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已初具形态,并与天时、地理因素一起形成中医的个体特色诊疗——三因制宜。清代医家叶天士素有“温热大师”之美誉,然其诊治外感热病能有桴鼓之效,辨体可谓功不可没。惜叶氏关于体质与外感热病的医案散在《临证指南医案》各卷之中,为后学者系统的把握其精髓带来一定难度,本课题以体质为经、医案为纬,对《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病例进行梳理,以探求叶氏在诊治外感热病时“兼参体质施治”的思想。方法:以黄英志等校注的《叶天士医学全书》中的《临证指南医案》为蓝本,对病例进行收集,并按体质进行分类;对老人、小儿、妇人产后等特殊体质的人群作为单独部分分类,然后对经过分类的医案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体质因素在外感热病中的发生、发展、转变及证治方面的规律结论:1.叶天士在诊疗外感热病时,运用了“辨体-辨时-辨证”这一模式。2.《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案例突出反应了:体质因素不仅影响个体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决定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也决定了对药物选择的差异性:(1)木火及阴虚之体易感受温热性质的病邪,且易化燥伤阴,入营动血、闭窍,治疗时阴虚之体忌用辛香温热、苦寒沉降的药物,常应以甘寒、咸寒之品纠体质之偏;(2)湿热之体易感受湿热病邪,且久在气分留恋不解,或化燥入血分,治疗时忌祛湿、清热偏治一边,应以轻苦微辛具有流动之品,分消三焦之湿热;(3)特殊体质如老人、小儿、产后妇人因素有精、血、津液等不足,抗邪乏力,则易感受温热之邪而发病,且易于逆传内陷而成危重证候。治当以驱邪为要,兼参其体质,用药易柔忌刚燥之品,防其更伤正气,反为贼立帜。3.叶天士辨体治疗外感病的思路对现代临床疗效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财务战略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各个环节均有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改变和管理的提升,也要求财务战略管理必须站在为长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背景下,广西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并一跃成为中国与东盟旅游交流合作的桥头堡。由于区位优势,广西与东盟共同发展国际化高等教育拥有众多共赢点。当
<正>俗话说,柳无千年绿,花无百日红。企业的业务发展和产品销售往往也遵循着这一规律。因此,根据科技和人类社会发展需要,企业进行创新尤为必要。创新不仅是指企业在技术上取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有多种说法,如“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斗争(革命)”、“人民群众”、“历史合力”、“现实的人的需要(利益)”、“现实的人”、“创
县域经济是在县乡旗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整合配置资源,等各种经济发展的机构组成。可见,县域经济第一是以县乡为主体带动帮助,协调发展第二,县域经济需要有县级政府来进
动词重叠式在汉语中运用广泛,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随着中泰交流的加深,泰国来华留学人数已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四,对泰国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的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本论文
目的:采用观察电针结合刺血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是否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意为临床治疗本病寻求一种疗效确切、持久且副反应少的较佳方法。方法:选取三叉神经痛的患者62
水资源严重缺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温室栽培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温室大棚仍釆用传统的沟灌方式,水利用率只有45%。因此,在
新经济史学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计量经济史学和制度变迁理论两大内容。它将经济学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历史研究,开辟了一个融合历史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杭州21世纪最重要历史使命,为此国家、浙江和杭州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很多相关政策。本文搜集2000—2010年166条相关政策,在精读具体内容基础上量化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