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支持的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l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的兴起,对人类社会实践和生活交往带来极大的冲击影响,广泛地引起了当代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哲学等学术领域中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网络媒介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就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或第四种权力。 网络舆论在传统上主要是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关注的领域,本研究则从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视角,从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技术支持条件为基础出发,全面深入地分析网络空间价值冲突带来的网络舆论引导的困境,提出消解网络舆论引导困境的举措。 论文首先界定和阐释了网络舆论概念,然后具体分析网络舆论的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和网络空间的特征,详细讨论了网络舆论产生和传播的技术手段——电子邮件、ICQ或QQ聊天室、公告板系统(BBS)和博客(Blog)等的技术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的比较,突出揭示了网络舆论的独特性。网络舆论除具有一般舆论的意识性、历史性、评价性、公开性、传播性、自发性等特征外,还具有时空的广泛性、形成和反应的快速性、传播的自由性、内容的多元性、参与的自主性等新特征。最后,论文进一步讨论了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描述了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网络舆论引导的具体对策和建议。本研究的价值在于,拓展了对网络技术的社会影响问题的认识,深化网络社会学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对新型网络媒体舆论功能的认识,对有关舆论的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的正常功能,防止和消解其负效应,创造更好的网络环境,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蔡仁厚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现代新儒家的阵营中,蔡仁厚是对传统儒学及其现代意义诠释颇有系统的人物之一,对原始儒学的研究与阐发是其具有重要特色的部分。蔡仁
包装,是指在运输、贮存、销售中,为了保护商品,以及为了识别、销售和方便实用,用特定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以防止外来因素损坏内装物的总称。最初包装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和储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