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形几何的动态采空区气体涌出及自燃演化规律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abyf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空区漏风、有毒有害气体涌出、自然发火等是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危害因素。采煤工作面是一个动态系统,随工作面推进,工作面和采空区边界移动,采空区从无到有,长度不断增加,采空区几何边界及区域范围变化的同时采空区物理材料即冒落煤岩量也逐渐增多,采空区中任意区域随开采的持续进行其埋入采空区深度动态增加,从而决定着采空区及与其相关的各种问题都是动态变化的,是几何坐标系和材料坐标系共同移动的动态非稳定问题。本文在研究变形几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变形几何方法建立采空区相关问题研究的COMSOL Multiphysics动态数值模拟模型;以瑞安公司014N1-1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现场实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实测数据指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值,以现场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所建动态模型的可靠性,开展采空区冒落煤岩碎胀系数、遗煤厚度、孔隙率、渗透率、风压分布、漏风流场、采空区瓦斯及CO涌出和积聚、遗煤自燃三带、采空区最佳瓦斯抽采口位置和最佳注氮口位置等动态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及常规数值方法研究结果的对比论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变形几何方法可以实现采空区动态演化过程中几何与材料坐标系的共同移动和变形,以瑞安公司014N1-1综放工作面为例,基于变形几何方法建立仅有工作面始采线固定,切顶线、煤壁随工作面推进动态移动,采空区上下道边界随工作面推进自由延长,采空区区域范围随工作面的推进和切顶线移动逐步增长的COMSOL Multiphysics动态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数值计算与现场实测和监测结果的对比证明所建动态数值模型是合理可靠的。工作面动态推进、采空区边界移动和区域范围动态增长过程中,采空区中任意点或区域的碎胀系数、遗煤厚度、孔隙率、渗透率等材料参数以及漏风速度随开采时间动态衰减,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大衰减越慢,残余量越大;采空区达到一定长度后在其深部区域出现沿倾向风压梯度为零区域,该区域至始采线范围采空区上下道风压梯度逆转,呈现下道风压低于上道的现象。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空区瓦斯、CO涌出量动态变化,开采初期涌出量较低,随开采的持续涌出量增加到最大值后逐渐衰减并趋向于稳定,开采初期推进速度越大采空区瓦斯、CO涌出量越大,开采一定时间后反之;在工作面开采初期风量越大采空区涌出CO越小,短期开采后反之,整个开采期间风量越大瓦斯涌出量越大;采空区积聚的瓦斯和CO在开采初期以靠近始采线处最大,随工作面的推进最大浓度区域远离始采线,整个采空区中由切顶线至始采线出现瓦斯、CO浓度由低增加至最大再降低的现象。遗煤自燃“三带”随开采的持续动态变宽,氧化带宽度随开采时间具有近似“S”形增长变化趋势,开采前期阶段风量越大氧化带宽度越小,氧化带宽度稳定后受风量影响规律反之,推进速度对氧化带宽度影响复杂,但推进越快氧化带宽度与推进速度比值或占采空区长度比例越小;采空区最佳瓦斯抽采口位置和最佳注氮口位置随开采时间的延续逐渐远离切顶线,推进速度越大偏离切顶线越远;建立了采空区动态非间隔注氮数值模拟模型,证明本文所提方法不但可以实现采空区上述动态演化规律的仿真计算还能用于各项防治技术参数的动态优化,动态非间隔注氮可以在小流量条件下保证采空区氮气连续均匀分布,对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和工作面瓦斯、CO积聚等具有优越的防治效果。
其他文献
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复合动力灾害是深部矿井开采过程中面临的一种由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共同作用的复杂动力现象。与单一的冲击地压或煤与瓦斯突出相比,复合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更加复杂,预测防治难度更大,给煤矿的安全开采带来了更多的技术难题。为此,本文首先对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复合动力灾害的致灾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动力灾害钻屑多指标监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
立井井筒是煤炭生产的咽喉,立井井筒的稳定与安全关系到整个煤矿的正常运转和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本文以南票矿区大窑沟煤矿副井在采空区影响下发生变形与破坏为研究背景,对立井井筒的采动损害机理开展了研究。针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工作如下:对大窑沟立井井筒实际测量数据进行研究,计算得出大窑沟副井最大变形量及其所在区段,分析得到了大窑沟煤矿立井井筒的变形与破坏分布规律;根据大窑沟煤矿立井井筒变形与破坏的实际
煤炭自燃严重影响煤炭的安全开采,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同时还将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喷洒无机盐阻化剂是一种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和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煤炭自燃预防技术。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改善阻化剂的阻化性能是一直以来阻化剂防灭火技术研究的主线。目前,有关阻化剂作用机理的研究非常稀少。本文对Zn2+抑制煤中α位硫酚结构氧化自燃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阻化剂的选择与优化奠定基础。本文以东曲、
煤岩动力灾害是煤岩体在外界应力作用下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具有动力效应和灾害后果的现象,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可有效快捷预测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实现非接触式连续动态预测。课题采用交叉学科理论,从应用基础理论、技术和设备开发等方面研究有效可靠的煤岩动力灾害预防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煤岩受载电磁辐射频带很宽,不同的频带产生的机理均有差异,受载破裂宏、微
为了研究弓网动态特性,分别建立了接触网和受电弓的有限元模型并介绍了建模方法。通过对接触网模型的仿真分析,得到了接触网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刚度特性等结果。对SSS400+型高速受电弓的结构分析,得到了升弓转矩、升弓高度与升弓角的关系,仿真分析了受电弓的整体应力、固有振动频率、振型及频率响应特性。对列车在变速运行的条件下弓网接触力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列车变速运行时,受电弓上框架的弹性特性会使顶管处
尾矿坝是公认的具有较大危险性的高势能泥砂流危险源,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尾矿坝失事呈上升态势。渗流引起的坝体内水分分布是影响尾矿坝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搞清楚渗流后尾矿砂内部水分的空间分布状态以及水分的空间分布如何影响坝体安全,论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利用解析方法分别求解了饱和、非饱和渗流微分方程。得到了无穷级数形式的解析解,解具有很好的收敛性。求解结果证明对于尾矿坝这样的复杂问题可以进行解析
螺旋滚筒作为采煤机的工作机构,承担着破煤和装煤的任务,其工作特性决定了采煤机能否高效、安全地进行生产作业。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截割和装煤这两大任务出发,对螺旋滚筒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采用不同型号螺旋滚筒的采煤机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MATLAB与VB编制的采煤机工作机构优化设计及载荷计算软件对影响螺旋滚筒截割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滚筒载荷波
我国大部分煤矿具有自燃倾向,并伴随瓦斯涌出,造成采空区的瓦斯与火复合灾害,采取措施无非以瓦斯抽采、注氮与工作面调风为主要选择,而瓦斯防治与自然发火防治在原理及方法上具有相悖性,对于措施参数的极限耦合点的研究可为建立和完善采空区防瓦斯防灭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渗透系数分析是采空区流场分析的重要内容和先决条件,而前期研究仅围绕在采空区横向渗透系数变化规律,结合铁法大兴矿,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元模拟技术计算采
针对国内大型压铸机的整机结构定量化与优化设计偏少、合模机构的扩力系数偏小、压射系统设计理论缺乏和实时控制方式落后的现状,结合辽宁省优秀人才项目“大型压铸机压射实时控制系统研究”、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计划项目“移动式压铸机参数综合测试分析平台”等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本文以香港力劲集团的DCC 3000U大型卧式冷室压铸机为研究对象,对大型压铸机执行机构的合模机构、压射机构及其实时控制系统等进行系统监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性主导能源,而瓦斯作为煤炭开采中的伴生产物,随着煤炭开采力度加大,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导致瓦斯治理的难度提高,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是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必然途径。我国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工程应用已有雏形,但目前为止还未形成具备有效性、科学性、针对性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相配套的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体系。因此,分析煤与瓦斯共采中两个子系统煤炭开采和瓦斯抽采之间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