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企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银企关系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银企关系一直以来就是各国管理层、银行界、企业界及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银企关系的本质是由银企之间的资金联系引起和延伸出来的债权债务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下,银企之间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银企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同的利率理论会有不同的利率政策,对银企关系的影响也不同.中国的银企关系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78年至今的经济转轨时期.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银企之间的关系发生剧烈变化,且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银企之间的债务危机上,其实质是传统的企业制度和银行体制的危机.如何将原有的银企关系转变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银企关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存在着两种成功的银企关系:美国的松散型和日本的紧密型.这两种银企关系都有成功的经历,但各有利弊.美国的银企关系有利于控制经济和金融风险,但根据正式的破产程序,有可能把还有效益的企业清算掉;日本的银企关系使企业能够更注重长远发展,但有可能导致银行对无效益的企业进行救助,从而引发经济金融危机.因此,我们要选择效率与安全并重的银企关系.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的新型银企关系应接近于松散型银企关系.而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的基本对策是从根本上深化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加大市场经济的培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