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生活、低碳经济”等概念正在通过各种媒体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说明生态文明运动已步入当代人们的现实生活。生态文明理念的导入是针对以西方现代文明价值观念为代表的,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的反省和批判,以及在消费文化统治下人类被自己创造的物质文明所异化的社会现象。建筑即是当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一大来源,也是人类文明价值体系的一大载体,所以对于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以价值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为先导。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是以生土建筑为基本原型而发育起来的人文理念体系,对于生土建筑这种古老而极具生态价值的研究,本论文因此从支撑这一人文现象深处的机制文化研究做起,来追溯它的原型、剖析它的现状,以及探索它的未来。西方现代文明以其“二元对立”和崇尚工具理性为基本内涵,可逆性和决定论的线型思维方式是它研究问题一贯采取的方法,拆零和切片因而成为它最常见的技巧。其结果,严重割裂了事物发展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之间的有机联系。所以,本课题采取跨学科、交叉性,探寻事物存在的综合性成因为基本方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虽然遵循着技术文明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有机发展模式,但是机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范式,是一种向时间和空间畅开、不断需要重构和充实的过程,其本质在于意义上的不断更新,内涵和外延上的无止境扩充。况且,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有机文化体系,本身在具备无限广阔的开拓性的基础上,也存在着许多与当代生态文明发展需要相违背和消极的因素。所以,“生土建筑”、“生态价值”和“机制文化更新”成为本论文在论述过程中的关键词。建筑及人居坏境的背后是人,它即是人类生命存有模式的物质化转述,也是人类生命意义的延伸,因而有着复杂的精神结构,它关涉到人与天地、人与人、心与物之间相互关联的人类生命活动所涉及的一切内容。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黄土地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以生命为最高原则来审视一切存有关系的哲学体系。所以,溯源中国人居环境的原文化就应该从它的生命文化研究做起,“生命模式”因而作为本论文又一关键词。以生命模式去理解建筑和营造人居环境,不但从生态环境长远的能量关系上,建筑本身所采取的结构形式及材料性能上,而且从物质环境对人性进行全方位的关怀上均已成为当代生态建筑发展的诉求方向。所以,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关键在于激活和培育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需要的有效基因,在适应和实现不断更新的人文价值的过程中才能使古老的生土建筑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