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间歇式回热器流动及换热特性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32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型内燃机凭借其能量密度高的巨大优势正成为新一代便携式电源的发展趋势。本文正是基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工程热物理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的微型三臂摆动式发动机概念,针对其热工效率低于10%的情况,开展了对其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加装回热器进行余热回收的方法来提高发动机热工效率,发明了一种带回热器的微型摆式发动机混合循环原理,同时,对回热器中存在着的小尺度小流量以及间歇式换热这两大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发动机运行多缸混合循环时,回热器可通过回收发动机尾气中以及腔体泄漏的热量加热预混压缩气体,在理论上不仅可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并且有效提高了热工效率。对于小尺度小流量的特点,先在二维平行平板通道中讨论了两种经典的热边界条件——恒热流与恒壁温条件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冷热气体进口热容相同,换热情况近似恒热流;固体材料导热系数增加,换热趋于恒壁温,但仍不可用后者替代;雷诺数极小时,比表面积较大的因素决定了换热近似恒壁温。接着,采用恒热流边界条件代替热气,数值模拟单圆管通道中Re?150~1500的层流流动与换热,结果表明:流动方面,阻力系数变化规律与常规尺度趋势相同,但低雷诺数时需考虑管径的影响,管径越小,阻力系数越小;传热方面,气体物性随温度变化较大;轴向导热效应恶化换热效率且受几何尺寸的影响。最后,设计了套管换热器,并着重分析了轴向导热效应对换热有效度的影响,发现不同几何参数、固体材料导热系数对轴向导热效应影响程度不同,根据所得结论,对回热器进行优化,把有效度的下降值控制在5%之内。对于间歇式换热的特点,对前文已设计的套管换热器在简化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于定常换热的两个主要特点,分别为:固壁轴向导热效应显著以及固壁温度随时间的产生周期波动。并提出了评价两个特性的无量纲参数气固传热热阻与固体轴向导热热阻比*R以及气体与固壁热容量比*C,分析了影响这两个参数的因素以及作用机制。基于前文对小尺度间歇式流动及换热的研究,初步设计了应用于摆式发动机的管壳式回热器,发现了真实工况下的换热有效度低于简化定常设计工况约26%,增加阻流板强化换热的方法理论上可提升10%,设计试验进行验证时发现壁面散热以及管路导热严重影响试验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分别对带有不同双级旋流器的单头部矩形燃烧室(包括11个双级径向旋流器、5个斜切径向旋流器和10个双级轴向旋流器,共26个双级旋流器)分别进行了贫油熄火特性试验和燃烧性
目前,超空泡技术得到各国的重视,但对超空泡运动体本身结构问题的研究较少,对其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的更少。超空泡运动体在高速运动时受到很大的轴向压力,且运动体结构一般设
随着角膜外科手术的发展,角膜地形图系统已经成为眼科诊疗中必不可少的设备。Placido圆盘检查角膜地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手段,它具有精度高、成本低等特点,并且结构简单,
进气道是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关键气动部件之一,它的正常、高效工作对爆震发动机至关重要。由于燃烧室内的爆震高压会向上游传播,并与进气道内流形成非定常耦合干扰,其流动机
随着半导体制造业、生物工程、石油工业、科学实验等的兴起,液体微小流量测量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国内对微小流量测量方法的研究正处于研究阶段。用于微小流量测量的流量计主要有
测量不确定度是评价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指标,没有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是不完整的,不具有实用价值的。但是现有的三坐标测量机应用时,通常得到的只是被测参数的估计值,没有给出
本文以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隔热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加力燃烧室纵向波纹隔热屏气膜冷却特性的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工作,为加力燃烧室发动机隔热屏设计提供参考。主要研究
共焦显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及材料学等微观样品的三维微结构测量领域。共轭针孔的引入使共焦显微技术具有了轴向层析能力,但也使得一次共焦探测仅能获得一个探测点的信息,因此在对被测样品进行共焦三维测量时需要进行三维逐点扫描,而三维扫描速率直接影响着共焦显微三维测量效率。为了实现共焦显微三维快速测量,课题“基于光束扫描的共焦显微三维测量技术研究”,深入分析了基于振镜扫描的平面光束扫描技术,设计了基于
学位
2020年开年资本市场利好消息不断,多重利好之下,A股不惧外围美伊冲突,走出独立行情1月1日央妈率先送出“新年大礼包”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将释放约8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