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路径算法研究及其在GIS中的实现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7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空间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System, 简称ITS)的思想应运而生,作为ITS基础平台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简称GIS-T)成为在GIS的基础上兼顾交通特征和需求发展起来的行业GIS。 随着GIS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对作为GIS-T的主要功能之一的路径分析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并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如公安消防、交通管理、车辆导航等。本文通过对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介绍,着重研究及在GIS系统中实现城市路网最优路径搜索,使其满足交通规则的约束。完成的具体内容如下: 1.针对城市交通道路网的特点,对最优路径分析应考虑的关键问题、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着重研究了最优路径搜索时必须考虑的出行者心理需求、交通规则(交叉口及路段交通规则、立体交通、交通事件)等关键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关键技术。 2.根据GIS中网络计算的实际情况,从最优路径搜索时必须考虑的交通规则的解决思路入手,基于传统的Dijkstra算法提出了一种最优路径算法。现有的最优路径算法会极大的增加网络中的节点(最大7倍),本文中的最优路径算法则在极少增加网络节点(仅需要增加前方掉头路段的终止节点)的情况下,满足城市复杂交通规则约束,其搜索出的最优路径符合交通诱导要求,能够合理的避开拥堵路段;该算法通过排除不符合交通规则的节点,能够提高Dijkstra算法运行效率。 3.以该最优路径算法为核心,利用Visual Basic结合SuperMap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广州的交通诱导系统。文中详细论述了该系统的开发流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以及重要功能的实现),并通过实际算例证明本文中最优路径算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其他文献
振动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在机械工程、航天航空、土木、国防工业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根据振动系统刚度、阻尼、质量等参数是否随时间发生变化,可以将振动系统分为时变系统和非时变系统。非时变系统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目前研究的比较多,方法也比较成熟,然而如何对多自由度非时变系统进行模态参数识别仍需进一步研究。对于时变系统,又可以分为线性时变系统和非线性时变系统,本文主要讨论线性时变系统,该系统振动响应的信号为调幅
根据月球探测工程总体规划,我国将于2017年前后实施“三期工程”。“三期工程”要求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在200km高度的环月圆形轨道实现交会对接及样品容器转移。由于我国尚无
全地面起重机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起重机主臂越长,在变幅平面及回转平面内的变形越大,承载能力也越差。为改善主臂受力情况,往往在主臂上安装超起装置。全地面起重机超起装置是指在主臂的基本臂上设置两个箱型超起撑杆,超起撑杆自由端分别通过超起拉索及超起后拉板连接主臂的臂头和臂尾,对起重机主臂起到牵引作用,以减小主臂的挠度,改善主臂的受力状态,提高承载能力。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超起技术研究中
摩擦磨损行为表现出的系统依赖性和强烈的时变特征导致了摩擦磨损研究具有不同于其他研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影响磨合磨损特性的系统控制参量众多,基于单一磨损机理建立的磨合磨损预测模型难以真实、客观地揭示磨合过程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因此,需要从系统科学角度出发,将磨合磨损过程视为一个黑箱系统,以磨合吸引子为依据,在完成磨合磨损特性智能化表征的基础上,探究系统状态变量(磨合吸引子特征参数)和磨合系统控制参
学位
超细晶块体材料(ultrafine-grained materials,UFG)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塑性以及低温超塑性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