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河南省特色花木‘潢川金桂’为试材,经过第一阶段复配基质的筛选,选出适宜‘潢川金桂’盆栽的四个处理为:处理1(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珍珠岩:炉渣=1:1:1),处理5(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珍珠岩:炉渣=2:2:1),处理7(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珍珠岩:炉渣=3:1:2),处理9(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珍珠岩:炉渣=3:3:1),各处理均为体积比。对照为园土,常规管理。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复配基质处理根际微生物的菌群数量、根系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研究了复配基质对‘潢川金桂’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各复配基质处理根际微生物数量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处理7的微生物数量较多,且变化趋势平缓,其次是处理5和处理9,各处理差异极显著,复配基质处理土壤肥力较高,明显优于园土。在整个生理时期中,盆栽‘潢川金桂’的根际微生物中细菌处于绝对优势。各种微生物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8月份各种微生物的数量达到峰值(细菌菌落数最多为45.420×106CFU/g,真菌0.019×106CFU/g,放线菌4.579×106CFU/g),6月份次之,4月份最少。这是因为,8月份环境条件适宜,‘潢川金桂’根系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最适宜根际微生物的生长。(2)‘潢川金桂’根系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物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复配基质处理下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处理7的各项指标均为最大,处理1与处理9次之,各复配基质处理的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物均高于对照,差异极显著。4月份光合作用不足,根系中淀粉转化为蔗糖,淀粉含量下降,蔗糖含量则先上升后下降,淀粉、蔗糖含量均至8月达到最小值(淀粉、蔗糖含量最小为3848.744ug/g、4815.856ug/g)。8月后,淀粉与蔗糖开始积累,在11月达到最大值(淀粉、蔗糖含量最大为11731.8ug/g、9879.6ug/g)。葡萄糖和果糖在4月时最小值(葡萄糖、果糖含量最小为2638.018ug/g、98.1ug/g),4月到8月呈上升趋势,到8月达到最大值(葡萄糖、果糖含量最大为4843.508ug/g、224.08ug/g),然后开始下降。(3)‘潢川金桂’根系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4月份酸性转化酶与中性转化酶呈缓慢上升趋势,6月份后上升速度加快,至8月份达到峰值(酸性转化酶与中性转化酶活性最大值分别为5521.41ug.g-1.h-1、13714.47ug.g-1.h-1),8月份后开始下降。8月份酸性转化酶与中性转化酶活性最大,酸性转化酶活性11月份最低(最小值为1602.99ug.g-1.h-1),中性转化酶4月份最低(最小值为2493.54ug.g-1.h-1)。根系中中性转化酶活性高于酸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均处于上升趋势。4月至6月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变化不大,6月后呈明显上升趋势,8月后增长趋势变慢,11月份时根系的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达到峰值(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最大值分别为216.26ug.g-1.h-1、692.032ug.g-1.h-1)。潢川金桂’根系的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蔗糖合成酶。所有复配基质处理中,以处理7的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最高,处理9次之,其他处理略高于对照,差异显著。(4)‘潢川金桂’根系氮代谢产物的测定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月至11月,一直处于上升趋势,4月份最小(最小值为2538.198ug/g),11月份最大(最大值为14723.37ug/g)。游离氨基酸及硝态氮含量4月份开始略有降低,至6月份达到最低值(游离氨基酸及硝态氮含量最小值分别为97.475ug/g、148.9271ug/g),然后开始上升,直到8月达到最大值(游离氨基酸及硝态氮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25.44ug/g、275.1674ug/g)。不同复配基质处理下,‘潢川金桂’根系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硝态氮含量以处理7最多,处理9次之,差异极显著。(5)‘潢川金桂’根系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潢川金桂’根系的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在4月到6月略有上升,6月后上升速度加快,直至8月达到最大值(其中处理7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大为4.5942ug.g-1.h-1),8月份后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复配基质处理7的根系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最高,处理5与处理9虽高于对照,只有处理1略低于对照,差异极显著。总的来说,4月份‘潢川金桂’刚解除休眠,叶片老化,光合作用不足以供给植物各器官生长所需,根系碳氮代谢缓慢,分泌物不足,根际微生物数量少。6月份后‘潢川金桂’根系碳氮代谢加快,根际微生物数量也随之增加。8月份光照、温度、水分适宜,‘潢川金桂’进入营养生长期,根系活动最为旺盛,碳氮代谢产物及相关酶活性均较大,根际微生物数量达到最大值。11月份根系生长,淀粉、蛋白质含量增多,但因温度过低,各种酶活性较低,根际微生物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