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廓形态指标体系研究——以1000m×1000m切片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形态对描述和定义城市特性方面在城市发展历史中一直处于一个重要地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多以比较宏观的几何形态描述方法,而街廓形态则是进一步放大城市后能够观察到城市细致肌理的一个尺度,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时期,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肌理会有很大程度上组织以及秩序的差异。这些肌理形态或紧密,或稀疏,或集中,或分散。如何理解并描述这些因秩序不同而带来差异的城市肌理形态成为研究城市的学者们面对的难题。  大多数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把城市各方面信息量化后用指标对城市进行描述。结合众多对街廓形态或是城市形态描述的研究成果,建立对城市肌理形态的描述是我们必须得面对的问题。本文对这些从各个视角描述城市肌理形态所涉及的指标体系及它们所包含的指标进行全面梳理,并将这些指标进行筛选重组后检视它们是否能对街廓形态进行描述与控制。  本文第一章对城市街廓形态指标体系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说明,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定义,提出整篇文章研究的方法及研究框架。第二章具体介绍了相关城市形态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指标体系进行相关综述和说明,并提取研究成果所涉及到指标体系中的指标。第三章对提取的指标进行分类和分析后,排除与形态无关的指标,保留与形态相关的指标并提出一个新的综合指标体系。第四章用不同范围的现实切片对指标体系是否能描述及控制城市街廓形态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不断扩张,应这种需求所请,教学建筑大量新建,然而在教学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周期短,对教学建筑采光设计考虑不足,导致建成教学楼内
我国地铁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等特大城市地铁陆续开通运营,标志着地铁以其快速、便捷、安全、大运量等特点逐步取代地面常规交通成为我国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不仅是国家和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构成人类文化、宗教和社会生活创造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最确切见证,也是城市历史与特色的体现,是人类宝贵的不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