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部分)地区痛风中医发病学与证候学规律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ngy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云南部分地区痛风发病学、证侯学的初步研究,总结出当代社会环境条件下云南部分地区痛风的中医证候学规律,从而为今后更好地探索防治痛风的有效方法和研究痛风中药新药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采用统一的调查标准、分别使用统一的复合调查问卷《痛风流行病学调查表》在云南省参与本次调查地区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有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论: 1 理论研究本课题从西医学和中医学对痛风的认识,从发病症状、证候等的角度对痛风的认识加以回顾及分析,并结合以往其他地区痛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索适合云南地区进行痛风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并制定了本次调查所使用的调查表。 2 临床研究 2.1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①患病构成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0岁至69岁之间发病人数较多,平均发病年龄为54.5±7.5岁。女性发病以绝经妇女多见;农民、公务员发病率较高;职业分布与文化程度分布构成比基本一致。高嘌呤饮食、劳累、饮酒、受寒等为诱发痛风的常见诱因。 ②当代社会条件下云南地区痛风的中医发病学规律:以湿热、痰浊、瘀血、正虚为主要的病因学基础;病机为脾肾功能失调为主致湿浊内生,凝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基本病理学变化则是肝肾亏虚,脾运失调。 ③当代社会条件下云南地区痛风的中医证候学规律:证候性质以本虚标实证多见,证候类型多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 2.2云南部分地区痛风证候分布规律候随年龄、病程的不断增长逐渐由实证表现过渡到虚证表现。
其他文献
作为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它不仅是巩固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更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历史作业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题型的创新和形式的灵活多变,真正实现为学生“减负”,激励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目标。  一、提纲式作业  提纲式作业即要求学生对某些问答题或材料分析题列出答题提纲,不要求详细作答。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列出
期刊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是学生提高素质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构建历史“学案导学”课堂,力图在改革中研究和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形态,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教学的的内涵发展。 “学案导学”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化。因此“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还必须在学案的设计、使用、完善以及备课方式的改革等方面下苦功夫。  【关键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感教学法,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健全自己的人格并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加强德育理念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学  历史是对国家和世界的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一种记录,其中包含了人的主导作用,必然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应该生硬的灌输书本知识,而是应该结合历史描述的情境,将
研究目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该病发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现行的常规的治疗手段
经常有人问我: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学习些什么?在我初进博士后流动站的时候我也常常问自己:我在博士后流动站将要学习什么?应该说我是在些许的迷茫中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
高原湖泊的演化研究是全球环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藏过布错湖泊为研究对象,利用RS、GIS技术,以TM图像为遥感信息源,根据遥感图像上过布错湖泊演化过程中所留下的相
隋唐时期是我国医学发展中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除前后涌现了如巢元方、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大家外,也先后诞生了如《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重要的医
【摘要】哲学的使命在于对四方上下的探索和对往古来今的追问,让学生乘着古诗文的翅膀,穿梭在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中,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蕴涵的思想、胸襟、情致、风骨四射的魅力,还能让思维在内涵丰富的诗文中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达到精神的升华,深刻地领悟哲学的道理。  【关键词】古诗文哲学道理  锡德尼曾经说过:“哲学是完美的,但‘他只能教导已经充分受过了教育的人。诗作是适合最柔弱的脾胃的食物,诗人就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中国的文人们辛辛苦苦地用文字经营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一首又一首深入人心传唱千古的诗歌.诗歌读得多了,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情,大多数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故事性。诗歌讲述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感悟到了无可奈何的心境,坚强不屈的品格,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不卑不亢的为人原则。因此从诗歌的故事性出发来讲解诗歌,就会把深邃的诗歌转化成了简单易懂的故事,这样的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