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物种丧失对植物-传粉者互作及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十年里,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基于野外调查实验和人工构建实验,得出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单一指标如群落中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上,而单一指标往往不能很好地反应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关系,要更深入的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就需从更多维度方面综合考虑(即以植物-传粉者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以植物功能性状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物种多样性)。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草地,其物种多样性极高,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而双子叶植物作为草地中种类最多、适应能力最强的植物类群它的存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如何,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剔除实验,研究了双子叶植物丧失后对传粉昆虫、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影响,以及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等,希望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以及同类天然草地保育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得出的研究结果如下:(1)当双子叶植物减少之后,传粉昆虫种类数明显下降。说明授粉者由于特化而强烈依赖于花的多样性,当群落中植物多样性的下降时,某些特化传粉者可能特别容易受到植物物种损失的影响,甚至很可能会濒临灭绝;并且在我们的传粉网络中的访花者大多是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其中以双翅目(蝇类)为主。当双子叶植物存在时,整个传粉网络显示出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嵌套性、高度不对称性以及整个网络的泛化程度更高等。说明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可以使得群落具有中更大的功能冗余、更高的群落多样性和更低的相互依赖性,使得群落更加稳定。(2)剔除双子叶植物后,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产生了影响。且当双子叶植物减少后,其群落中植食性节肢动物功能群下降,主要是大部分节肢动物以地表植被为主要食源,群落内不同的植物提供给节肢动物的营养素类别不同,当部分植物丧失后,会给节肢动物类群的生活及其生殖力造成影响,进而致使其种群数量和组成发生变异。且土壤理化性质也会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产生影响。(3)双子叶植物的剔除对单子叶植物的生产力无显著性的影响,但对植物功能性状影响显著。且在对照组中群落中单子叶植物多样性、多度、Shannon-Weiner指数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在只留三种优势种(双子叶植物:甘青老鹳草、华西委陵菜、短腺小米草)和单子叶植物的处理中(处理2),丰富度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说明群落物种多样性越高,植物的生产力也就越高。
其他文献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范围、频率、强度都明显增强,气候变化的极端性更加明显。相较于常规的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冲击,增加森林群落的生存压力和局部灭绝的潜在风险。天山为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该地区气候变化波动大,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植物生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更加明显。天山山脉东部地区气候更加干旱,树木的生存条件更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显著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分布、生产力等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气候变暖,一些树木对气候响应敏感性降低,生长下降。而不同海拔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还存在不确定性。位于祁连山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昌灵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开展树木年轮学研究的理想区域,其优势针叶树种油松(Pinus
太阳能集热已成为温室新能源利用最主要的形式,为了将温室晴朗天气条件下多余热量蓄集,并连续多天存储,为阴雨雪、雾霾等条件下处于低温的温室连续供热是目前温室太阳能集热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针对目前温室集热系统中储热装置结构简单且外隔热材料单一,热散失量大、储热时间短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储热水箱单一外隔热材料进行筛选和热力学测试,然后进行隔热材料复合,设计出性能优良储热器复合外保温结构;设置多相变储热结构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富含多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促进胃肠功能、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的作用,被誉为“蔬菜人参”,可用于治疗心肺疾病。但是兰州百合采后病害严重制约着百合产业的健康发展,病原菌侵染导致的腐烂是引起其采后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植物精油是从植物中分离提取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抗菌及抗氧化活性,且安全无毒。近年来
草地作为全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草地生态系统呈现较为明显的退化趋势,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并引起了地方政府和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草地退化是一个时序较长的系统性过程,不仅体现在草地覆盖度和植被生物量的减少,而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较为巨大的。为解决草地退化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积
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研究对于群落结构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物种多度可以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机制,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供帮助。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物多样性丰富,其对于全球生态系统的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分析其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探讨物种多样性的形成规律及维持机制,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海拔(3000、3250、3500、3750
‘瑞雪’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苹果新品种,果实品质优异,但在套袋栽培中易出现果皮生理性褐变现象,严重影响其商品性。本试验探究了‘瑞雪’与其它苹果品种对果袋内微域环境敏感性的差异;以不套袋的‘瑞雪’果实为对照,分析整个果实发育期,套袋果实在微域环境、生理活性物质、果皮蜡质及细胞组织结构上的差异,探索套袋诱发‘瑞雪’果皮褐变的生态条件,分析褐变期间酶促褐变机制的改变及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除袋改
有机栽培能够实现设施蔬菜绿色、优质、安全、高效生产,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基质加有机营养液的设施全有机栽培模式是实现设施蔬菜有机栽培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有机营养丰富全面,具有促生和抗病双重属性,整个生长过程“零”化肥使用,提升蔬菜产品品质。本研究以设施全有机栽培模式中养分的活化释放为出发点,探究有机栽培中养分的供应均衡状态,实现有机营养液的精准管理,为设施蔬菜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
随着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RNA-seq技术已经成为基因表达研究以及转录组分析等领域重要的研究手段,该技术在植物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自然杂交在植物物种进化和物种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一般主要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细胞核基因以及细胞质基因系统发育等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自然杂交种进行鉴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选择利用转录组学的方法研究物种形成和进化。沙棘属(Hip
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产区为苹果产业优势主产区,但该地区土壤贫瘠和盐碱化的问题严重限制了该区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ab蛋白参与调节多种胁迫(如渗透胁迫、盐胁迫、病菌胁迫等)的耐受性。目前研究认为Rab GTPase蛋白在酵母和动物细胞中参与自噬途径。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已明确自噬参与苹果对低氮胁迫和盐胁迫的响应,本试验以苹果小G蛋白MdRabE1b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前期已获得的MdRabE1b过表达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