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转换纳米粒子和光子晶体复合材料的多响应模式与信息编码行为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转换纳米粒子是将镧系稀土元素掺杂在主体材料晶格中,吸收长波长的激发光,发射短波长光的反斯托克斯发光,近些年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在信息显示、光学设备、响应器件、生物医疗等领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而光子晶体是介电常数不同的物质在空间上进行周期排列的结构,具有亮丽的结构色。基于上转换纳米粒子和光子晶体的光学编码材料,由于其本身的上转换荧光和结构色的多重响应模式,在光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构建具有多种响应特性的光学编码材料也是功能材料领域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目前的研究中,针对上转换纳米粒子提高发光强度,实现多重响应模式依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光子晶体特有的结构色能够与上转换纳米粒子复合,拓宽在光学编码、响应方式等领域的应用。同时,螺吡喃分子由于其特有的光学特性,也将拓展上转换复合材料在响应性和编码维度的设计思路。本文从调控上转换纳米粒子光学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结合光子晶体的不同结构色和螺吡喃分子光响应特性,设计构建具有多响应模式和信息编码行为的多种结构上转换纳米粒子和光子晶体复合材料结构,研究了其光学调控行为与响应模式,探究了其在可编程信息密码、多重响应信息显示以及多模式信息编码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主要内容包括:1.多模式荧光增强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光学编码行为研究。基于上转换纳米粒子和光子晶体构建了荧光增强复合材料,并且利用两种材料的光学特性,设计制备了多模式编码图案。制备了三种不同荧光色的上转换纳米粒子和两种结构色的蛋白石光子晶体,通过旋涂法将上转换纳米粒子涂覆在蛋白石光子晶体表面,实现复合材料的快速制备。由于光子带隙的布拉格反射,从复合材料的荧光光谱中观察到了明显的上转换荧光增强效应,说明光子带隙能够对上转换荧光进行调控。并通过理论计算论证光子晶体可以通过对激发光源非共振增强来实现发光离子发射光的增强。进一步基于这种荧光增强效应,设计了荧光点阵图案,并构建了摩尔斯密码识读模式。此外,利用光子晶体结构色和上转换纳米粒子的荧光色,完成了密码表编码模式的识读过程。表明这种设计在光学显示和多模式信息编码领域具有潜在应用。2.多色Janus微球光学阵列的构建及其磁-光响应特性研究。利用自组装法快速制备了具有磁-光响应特性的Janus微球,微球能够在磁响应下发生翻转并在近红外光照射下产生上转换荧光。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三种荧光色的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粒子,与p(St-MMA-AA)胶体粒子和Fe3O4纳米粒子配制成前驱体液,滴加在涂有PDMS薄膜的基板上,利用液滴与基板间亲疏水性的差异,自组装成球状结构。由于磁性粒子密度较大,Janus微球的上部分为胶体粒子组装的光子晶体结构,下部分为Fe3O4磁性面,上转换纳米粒子分布在微球当中。进一步将Janus微球在特定模板中构建多种点阵图案。这些图案在外界磁场的刺激下,微球呈现的光子晶体结构色能够从显现变为消失,并且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微球能够产生多种荧光色。利用Janus微球的双重响应特性,设计了在银行卡两面的不同信息识读形式,表明Janus微球在图案显示、响应材料和编程密码领域具有重要应用。3.螺吡喃修饰的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学调控行为的研究。构建了螺吡喃修饰的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将上转换纳米粒子表面包裹二氧化硅壳层,随后把硅烷化的螺吡喃分子接枝到壳层表面,实现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螺吡喃的引入使纳米复合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通过螺吡喃的开环反应产生红色荧光,而在近红外光照下,上转换纳米粒子会发射绿色荧光,因此当两种光源同时照射纳米复合材料,两种独立荧光的叠加会产生肉眼可观察的黄色荧光。同时,这种黄色荧光能够随着外界近红外光源功率的变化进行实时动态调控,并且调控效果能够反映在CIE色度坐标中。将螺吡喃修饰的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配置成墨水,利用印制或喷涂法,制备了二维码和圆环编码图案。这些图案能够模仿自然界的变色龙,在不同光源下产生不同荧光色,实现了信息编码的多维度化,在可编程密码和多重响应纳米材料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东北稻米市场需求量增加,寒地黑土区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随之也出现了水资源消耗快速增加、氮肥过量施用、秸秆露天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研究以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提高水氮利用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通过选择合理的水炭氮运筹模式,为同步实现东北寒地稻作节水、增产、高效与减排协同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灌溉模式、施氮量和生物炭施用
Kefir grains,作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天然菌落共生体系,是传统发酵乳制品kefir的发酵剂。近年来,随着山羊奶的优良营养特性被不断挖掘出来,发酵山羊奶制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由于kefir grains菌相随其地域来源以及传代底物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难以控制其发酵制得的山羊奶kefir质量稳定性。本研究以采自中国CN、德国DE和美国USA的kefir grains为例,探究不同地域来源的
解读研学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功能,并以成都为例,在场景理论视域下对研学旅游的文旅新场景营造进行了研究。建议以成都在公园城市、社区治理、新经济、产业生态圈等领域的开创性探索实践和建设成就为主要资源本底,营造具备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的研学旅游新场景。提出了支持制定研学旅游标准规范、培育"成都出品"优质研学课程、打造研学旅游资源整合平台、加大研学旅游开发要素保障等配套政策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