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

被引量 : 3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是把民俗艺术及其传播放到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以及当下媒介环境的特定背景下,综合运用民俗艺术理论和跨学科交叉等多种研究方法,把民俗艺术传播过程中的民俗艺术生态变迁、媒介表述与干预、媒介误读等诸多状况、现象和问题提取出来加以考察。通过对民俗艺术传播生态的探讨,以期能在以我国艺术学理论学科迅速发展和全国范围文化遗产保护为背景的新的社会语境中,为民俗艺术理论的构建添砖加瓦,并为民俗艺术的传播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首先需确立其研究基础。本论文首先通过对传播生态的学术源起与基本涵义的梳理和界定,把传播生态理论引进并融通到民俗艺术的传播研究中,再通过作为开展本研究不可或缺的传播学、生态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支撑,共同建立起本研究的意义基础与知识基础。确立了研究基础,紧接着即需确定民俗艺术的传播主体与客体、及其二者之关系。二者在民俗艺术传播过程中互为作用,正是在由它们的联系媒介所传递的这种互动的调子中,使得众多民俗艺术事象在时空中的流变得以呈示。民俗艺术传播主客体的角色定位又离不开具体的传播语境,民俗艺术在其传播过程中的历史承变使民俗艺术发生了从乡土本位到消费语境的传播语境的转换,在此过程中的民俗艺术传播经历着其自身维度的三重体现,即精神性维度、社会行为维度和信息技术维度。这三个基本维度的共存与变化正是民俗艺术传播生态变迁的内在体认与外在呈现。对民俗艺术传播生态系统构成的分析,则是对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本体性存在与人文性存在共同构成民俗艺术传播的存在系统,交往功能、衍生功能与依附功能构成民俗艺术传播的功能系统,伦理价值、审美价值与应用价值构成民俗艺术传播的价值系统。此三个系统构成体现的是民俗艺术传播的内在结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它们的深入探析,可使民俗艺术传播的内在意涵得以丰赡,并能使关于民俗艺术传播生态的意义阐释更加厚实充盈。民俗艺术传播生态的意义阐释,重在对意义的挖掘、揭示、解读并不断生发的过程。通过挖掘传播过程中意义发生衍变的内外部动因,揭示其中精神意义的呈现空间,并最终促动民俗艺术传播当下意义的生态建构从传播主体、目的、方式和内容四个方面的探索。上述种种,说明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是一个结构紧密衔接、前后相互挥应、逐层渐进推动、阐述严谨相扣的具有宏通视野的整体性理论研究,这将推动民俗艺术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其他文献
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为仲景群方之魁,诸药相伍,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临床应用于妇科各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教育游戏的合理开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历史地理类学科和学生的特点,从虚拟空间、信息空间、现实空间三维度构建游戏化学习环境。对于知道、理解、应
针对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本文重申了劳动之于人、之于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各阶段劳动教育实施的侧重点和相应对策。
文章对国际金融集团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指出我国金融集团发展的路径应该是从业内整合开始 ,在形成银行控股公司、券商集团、保险集团等个业集团的基础上 ,再走向混业集团。
八大山人曾否亲身参予抗清军事活动,言人人殊,向无定论;又其五十岁前之编年史缺环颇夥,空白甚巨,且于清顺治五年左右、康熙十三年前后等重大历史关节点内,盲点、疑点、误点过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Gbps数量级的通信速率开始受到更多人们的关注,成为无线通信领域中研究的热点。在无线通信研究中,60GHz无线通信
本文就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对我国台湾地区总体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评估,认为ECFA的签署使台湾地区得以消除贸易壁垒,融入区域经济整合具有正面效益。在产
本文阐述了程式和程式性是评剧艺术的本质属性,通过歌剧剧目与戏曲剧目概念层次的比较和戏曲音乐程式性产生原因的剖析,并通过对传统评剧音乐程式性发展的回顾,阐明了剧目音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建筑也随之先后兴起,人们对空间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校园地下空间的安全问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为此,为确保师生安全,并对校园内的地下公共空间安全问题提出
含、导水的大中型断层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往往产生较大的危害,一般采用留设防水煤柱的方法加以防治。在采动条件下,断层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活化,对防水煤柱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