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的CO催化剂与HCHO气体传感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ccdddddccccc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氧化碳(CO)和甲醛(HCHO)作为两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给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及时地去除这些污染物或者检测它们的浓度就很重要,那么设计一款高效、节能、廉价的设备来完成这一工作就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石墨烯进行掺杂改性,设计了基于石墨烯的CO催化剂和HCHO气体传感器,还模拟了催化氧化CO的反应过程和HCHO的吸附行为。主要研究成果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探索了 CO分子在镍与吡啶型氮共修饰的石墨烯(Ni-3N-G)上催化氧化时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O的氧化反应过程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遵循LH机理,也就是CO与O2共同吸附之后相互作用生成中间产物OOCO,然后中间产物逐渐裂解产生CO2分子并留下一个氧原子(CO + 02→OOCO →CO2 + O),中间产物的生成与裂解所需克服的反应势垒分别是0.61 eV和0.51 eV。第二阶段为残留的氧原子继续参与CO的氧化反应,再次生成CO2分子(CO + 02 → CO2),这一阶段所需克服的反应势垒仅仅为0.26eV,比第一阶段的反应势垒低了许多。因此,Ni-3N-G作为非贵金属掺杂的催化剂,具备高效的催化活性,可以为工业上设计CO氧化催化剂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二、对比性地研究了本征石墨烯(Gra)和过渡金属锰掺杂的石墨烯(Mn/Gra)分别对于甲醛气体分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石墨烯掺杂锰原子以后,成功地打开了石墨烯的带隙,增大了对于HCHO分子的吸附能和转移电荷量,即增强了对于HCHO分子的吸附能力。而增强吸附HCHO的原因是Mn-3d与HCHO分子中O-2p、C-2p之间的轨道杂化。
其他文献
蛋白激酶C是GPCR系统中的效应物质,是多功能的络氨酸、丝氨酸激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器官中,在机体内的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PKC按照激活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严重破坏,而路网作为救援过程中的基础保障,其可靠性程度严重影响着震后疏散、救援的效率,另外,震后救援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救援中心的选址问题,救援中心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救援效率和效果。由此可见,基于连通可靠性的震后路网优化和救援中心选址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图论、交通规划理论、数理统计、运筹学、地震学、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区域性大气干旱及其导致的土壤干旱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黄荆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是绿化裸岩和保持水土的先锋树种,对干旱地区生
本文通过将不同的芳基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引入到线性聚芴的主链、侧链和星形聚芴的发光核中,获得了主链型、侧链型和星形的单一白光聚合物。通过调节马来酰亚胺单元和聚芴单元
目的: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5例直肠间质瘤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并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8
为了有效吸附去除污水和再生水中的药物与个人护理用品,以降低其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风险,本研究在不同热解温度条件(300、500和700℃)下分别制备了核桃壳、小麦、猪粪生物炭
植物细根与细菌之间可通过小分子信号物质的传导发生互作,这种调节机制称为细菌的群感效应(Quorum sensing,QS)。革兰氏阴性菌可分泌产生小分子物质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
细根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是维持系统物质循环与生产力的重要过程,受底物质量、分解环境和微生物等因素综合调控,呈现出的分解格局各不相同。米槠(Castanop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信息量的指数级爆炸,传统的数据存储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网络数据的存储需求。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云存储以其成本低、部署快、规模灵活等优势
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换档”的新阶段,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构建创新驱动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十九大也强调,当前阶段我国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就是增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社会创新研发投入,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18年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已经达到19677.9亿元,占GDP比重为2.19%。尽管已经取得长足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