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环境问题往往通过政府规制解决,然而现实世界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愿环境规制现象。自愿环境规制是继命令控制型和基于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后的第三波环境政策工具,它为环境管理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站在企业的角度,考察其进行自愿环境规制的动因,并以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体系为例,通过基于组织能力的环境绩效模型,沿着“自愿规制-经济绩效”的传导机制,分析、检验了认证后的经济绩效情况,并结合中国ISO14000认证实施的具体情况给出对策建议。
自愿环境规制与政府的规制相比,成本低、平等、自由又有更强的创新激励,深受企业喜爱。其本质是私人参与到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是解决外部不经济和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自愿环境规制很好地遵循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一项有效的环境政策工具。当然,企业之所以要进行自愿环境规制,更多还是居于自身的考虑。获得经济回报、社会上的良好评价和管理者的道德满足都是激励它进行自愿环境规制的有效因素。
企业进行自愿环境规制,无疑会提高其环境绩效。但经济绩效表现又如何呢?本文认为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二者并非是完全对立关系,修正主义主张的共赢是可以实现的。实证也检验了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后的企业经济绩效有明显提高,这表明了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共赢的可能性。而要实现这种共赢还得益于企业自身组织能力的提升,组织能力正是连接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桥梁。
我国企业的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热情很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宏观配套设施和认证制度上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空间。建立良好的认证环境,更好地发挥ISO14000认证的作用可谓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