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腹地建构的障碍性因素研究——以两广交往为视角(1840—1949年)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之一是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互相依赖,并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空间经济系统的一部分。而作为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前奏与序幕的区域经济,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腹地和中心地是区域经济中具有不同意义的两轴,两者互为依存,腹地离不开中心的辐射和带动;而中心地的发展壮大同样也离不开腹地的有效的支撑,腹地的建构情况或者说地域间的整合程度直接关系着区域一体化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明清民国时期泛珠三角中的两广经济交往为研究视域,运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和调查及文献资料,通过对此一时期广西腹地的建构及其所出现问题的分析,力图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探讨走出困境的途径,为今天的泛珠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借鉴。 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言。首先简单介绍了文章的选题缘由、意义,学术史回顾,相关的理论、概念、方法及思路等。 第二部分是正文的开始,主要阐述了两广交往的情况。晚清民国时期,随着移民、商人入桂、开埠通商以及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两广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这主要表现在由农业移民的大规模进入、商人入桂的兴盛、商贸互动的加强到最终的商业网络的形成上。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两广交往的结果:广西的边缘化。虽然从地域发展的历时上看,中心地的辐射和带动使得腹地广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共时的不同区域对比,广西和中心的经济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并且,由于远离国家服务视线之外,腹地社会风气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边缘化现象严重。 第四部分深入分析了边缘化出现的原因。广西边缘化的出现,既有历史、风俗、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和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的人为因素有关。 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语及启示。在上述论述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建构及障碍的基础上,指出历史上泛珠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今天的泛珠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三农问题十分严重,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因素。民主革命家孙中山为民族自强、人民解放而努力寻求三农问题的解决。他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深入探索了近代中国三
秋瑾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妇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女革命家,她的革命思想是她在生活实践和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理
本文通过系统地考察晚清政府对待铁路这一现代化运输方式态度变化的历史轨迹,力图对晚清政府的铁路思想的变迁,作一全面、完整的的构画,从而对这一思想作一客观、公正的评价。
改革与发展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医学教育,由于对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基础性意义,在社会卫生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研究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为重要,必须解放思想、遵
近年来随着光复初期档案材料的进一步公布,使得光复初期的台湾,特别是对二二八事件的研究成为台湾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和热点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做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
“不可接触者”在印度种姓制社会里过着极度悲惨的生活。同样出身“不可接触者”的安姆贝德卡博士,成长过程中的被歧视和侮辱的经历,以及马哈尔种姓与生俱来的不屈服的性格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