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的自然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解读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ng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派,它在建立时就规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建立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以分析当代的社会问题,完成对当代工业社会进行批判的“批判社会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社会理论”是以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作为建立自己理论的开端,以批判与否定为自己的武器。它的解释与批判涉及传统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等各基本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具有有机联系的一套哲学理论。其最核心的东西是其自然观—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论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自然观的出发点,他们认为马克思了断了本体论情结,是从非本体论意义去看待自然的。但当他们宣称自然与人、物质与精神统一于实践,又陷入了实践本体论。法兰克福学派自然观的具体论述是从“人化自然”的概念开始的。 第二章从自然与社会、自然史与人类史和自然与实践三个方面来阐述法兰克福学派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人与自然的统一。法兰克福学派形而上学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或自然与社会、自然史与人类史以及自然与实践的统一的思想,只强调统一,而忽视了差别;在强调自然与社会、历史统一时,用社会、历史吞并自然;在强调实践在人与自然中的地位时,用实践吞并自然。 第三章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危机理论。当他们抬头所面临的生态严重失衡的世界,使得他们的研究维度有了重大转变,他们直接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环境污染的现实,从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角度,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危机理论。 第四章反思了法兰克福学派的自然观。强调生态问题是社会问题,要想真正克服人与自然的异化,只有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克服人与社会的异化现象;分析了自然的解放与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要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进行正确引导。要重视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一些解决生态危机的见解。
其他文献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三大儒之一,是公认的清学开山之祖。他对于从以“义理之学”为特征的宋明学术转向以“征实之学”为特征的清代学术,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顾氏不特学问精良,而且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日益密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需要置身于一个统一的国际经济技术法律关系之中,这样,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争议才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政治化,从而保证国际经济健康发展。我国于2001年正式成为WTO的成员,这意味着我们也必须遵守WTO的制度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入世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
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从模块论的理论根源、输入系统的模块性、中枢系统的非模块性、心理模块论中的认知哲学思想方面探讨了福多的模块论。 在第一部分,从柏拉图的水平
从《旺角卡门》初试啼声,崭露头角,到《阿飞正传》大放异彩,确立风格,直至以亮丽夺目的《重庆森林》打开欧美市场,进而凭借《春光乍泄》又下一城,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终以《花样
辩证法思想历来是哲学研究的重点,卢卡奇更是认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他用总体性来概括辩证法,建立他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卢卡奇根据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写出了
本文对刘大鹏的人生观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刘大鹏继承了传统儒家有关“大学”乃道德之学的看法,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内圣修养。他也主张学以致用,将所学施行于社会、化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