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p/Cu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电子封装为应用背景,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增强体体积分数为55%,颗粒粒径分别为10μm、20μm 和63μm 的SiCp/Cu 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分析天平、热膨胀测试仪、热导率测试仪、布氏硬度和三点弯曲等多种手段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并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高致密的SiCp/Cu 复合材料,其中,颗粒粒径为63μm 的SiCp/Cu 复合材料致密度达到97.8%,高于国内同类材料水平。复合材料组织均匀、致密;透射组织观察表明,SiC 颗粒中存在大量层错,基体中的缺陷以位错为主;SiC-Cu 界面存在界面反应,分析表明, SiC 在高温下分解为游离态的碳和Si,后者固溶进基体铜中形成一种新的CuSi 固溶物;碳在铜基体内部析出且呈颗粒状分布。本文中,10μmSiCp/Cu 复合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20~100 ℃)达到8.54×10-6/℃,满足电子封装使用性能要求;随着SiC 颗粒尺寸的减小,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降低;退火处理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小于铸态材料。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着SiC 颗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大,这和SiC-Cu 界面热阻有关。研究表明,颗粒尺寸的减小带来了相对多的界面,增加了界面热阻的影响;退火处理对复合材料导热率的影响不大。复合材料具有较优异的力学性能,随着SiC 颗粒尺寸减小,复合材料的硬度、三点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加。退火处理后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强度较铸态时略有下降,但弹性模量变化不明显。SEM 断口观察表明,颗粒存在破碎和剥离现象,基体中有少量的韧窝和撕裂棱,材料的断裂方式整体表现为脆断。
其他文献
具有庞磁电阻(CMR)效应的Mn基钙钛矿氧化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物理性质蕴藏着潜在的应用前景,而且,对庞磁电阻物理本质的认识涉及强关联物理中很多基础性问题,因此,这类氧化物一直
目前,我国建设项目投资总体控制较好,但是也有一些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投资失误、项目投资“三超”、违规招标等诸多内控失效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进PPP项目发展的前
作为水溶性高分子的重要品种之一,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胶乳因其溶解速度快、应用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采油、造纸、纺织等工业领域,引起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极大的关
本文以有机改性剂处理过的蒙脱土(MMT)、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MA)作为相容剂,采用熔体插层法制得了聚乙烯/蒙脱土(PE/MM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