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理论视域下的宜都民间故事分析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ou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民间文艺(故事)之乡”,其民间故事流传在境内的十个乡镇。宜都民间故事数量多,内容丰富,表演性强。它既是当地民众生活的调剂品,也是当地生产生活、人情风貌的一面“镜子”。笔者以红花套镇、高坝洲镇以及陆城社区作为重点调研地点,采访了十多位具有代表性的宜都民间故事表演者,在表演理论的视域下,从民俗学的角度,采用田野调查法、分析法和文献法对宜都民间故事的表演语境、表演者、表演过程、表演特征、表演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宜都民间故事在表演中的活态传承。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概述学者们对宜都民间故事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第一章)从宜都民间故事的表演语境入手,揭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民俗环境以及民间文艺环境对宜都民间故事的生成与传承的影响。  第三部分(第二、三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通过与表演者的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表演传统以及与听众的互动,来探究宜都传统民间故事表演和新故事表演的差异性:新故事的表演是建立在传统民间故事表演基础之上的,并且新故事的表演还是一种创新性的传承。  第四部分(第四、五章)通过对宜都民间故事的表演分析,总结出宜都民间故事的表演特征及表演功能。它具有模式性、新生性和自反性,这些特征是它传承、发展的动力;它在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以及伴随时代产生的“非遗”保护功能。  第五部分(余论)从表演的角度探讨它活态传承的问题,分析它衰微的原因,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传承对策。
其他文献
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等的不断发展,使以博客、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以抢滩之势占据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并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